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抗爭者是爭取公義還是爭氣?

! R2 p# p7 N# K( B

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有回落迹象,整體氣氛變得審慎樂觀。但香港人卻未能放鬆,因為社會上的撕裂仍未解決,疫情過後政局會如何發展,以及對社會的影響,都是叫人擔心的。
5 u- k+ e/ E. h" V0 w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1 K, p6 t, }


/ }# m, T$ \& c* d' e. P  E0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3 o) L( Q) U) `% ]* k8 b. t6 h

; X  c# e1 N7 ~. U7 e5 ~8 o2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些年政客常把「民主」、「自由」、「公義」掛在嘴邊。想起過去一年的抗爭運動,無可否認有很多人不滿政府,站在抗爭者一方。相信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在爭取民主、自由和公義。然而,他們的行動所帶來的效果是否如他們所言,卻是另一回事。我倒認為,以「義氣」來理解他們會更適合。我所指的「義氣」是兩脅插刀、忠誠多於正義的那一種。事實上,香港的本土文化都是充滿義氣的。1980、90年代有不少港產電影都以義氣為主題,透過描述手足情義把黑社會浪漫化,可謂深入民心。在現實生活中,黑白兩道都有拜關公的傳統,都是因為他的忠誠和氣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0 i( M( m/ n) Y2 P
不應混淆義氣與公義義氣屬於情緒多於理智。我們被某件事觸動,心有不忿,覺得不公平,便要找出口發泄或擺平。不忿是帶急躁的,要即時見到果效。然而法律程序太複雜和漫長,文明的交涉又「沒有用」,於是有人會以暴易暴。我們在街上看到抗爭者留下的仇警標語,是出於追求公正的調查?還是報仇?憑什麼判他們「死全家」?事實上,社會人士仍堅持口號式的五大訴求,也是一種要爭一口氣、要政府「跪低」的心態吧。真正做實事的,會考慮訴求的可行性,會顧及細節,保持與對方溝通,甚至願意妥協。要把全部訴求綑綁而要脅一拍兩散,那不是賭氣的行為嗎?
1 a6 m! C- j1 x+ I5 |1 x% X$ d# i; u5.39.217.76


; V) U7 h0 v4 w+ _6 {: \+ U' u公仔箱論壇6 o0 k0 E: q+ C/ }4 u6 n% m
義氣看重的是忠誠多於公正。當我們選擇支持某一方,我們便義無反顧,對自己人「不割席」,對敵人「恥與為伍」。這也是「黃藍思維」的基礎。甚至有人用上「真‧香港人」的稱號來分開自己人和異己。然而,以意識形態,而不是本質來分好壞,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由追求公義,到自封為「義士」,這種認知上的轉移是危險的。這樣看來,那幾次社團人物襲擊抗爭者事件,和抗爭者所謂「裝修」的報復行為,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分別呢?不也是出於義氣嗎?真正尊重公義的人,會知道自己不在法律之上,不會自封為公義的執行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5 Y( l- Y9 @1 t9 \1 c
所以說,香港人都是義氣兒女。有義氣的社會有人情味,能團結一致。但我們不應混淆義氣與公義,也要懂得駕馭義氣所帶來的情緒。我們不應為義氣而盲撐某一方,犧牲了整體利益,也妥協了自己的良心。在醫學上,醫生的責任不是要戰勝病魔,而是要施予對病人有利的治療。因為有一些治療對病人的代價太大,成功率太低,不能純粹因為好勝而為之。鑑於香港的現况和國際局勢,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我們的選擇將會是為鬥氣,還是香港整體的利益呢?公仔箱論壇% ^$ D5 v4 T2 S5 a, r! o
& {$ b" N6 o* L# i/ G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