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財政預算案大灑金錢,除了大手筆的每人派一萬元外,獲資助的項目多不勝數。然而,在總值1,300億的芸芸措施中,我認為最值得評論的是政府預留4.5億元予律政司推行「願景2030.聚焦法治」計劃,其目的是「加深香港社會對法治概念的認識及實踐」。6 {8 Z3 L9 m: X6 ~# H
tvb now,tvbnow,bttvb2 H% g' ^$ l" x) X9 Y
/ [+ a/ `; r/ F; m/ t G: Z
根據律政司呈交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的討論文件,該部門會在今年啟動這項「跨越十年、具前瞻性」的計劃。計劃的構思是讓青年、律師、學者透過與不同司法管轄區人士的交流、研究、推動等工作,令香港社會加深認識法治及其實踐,促進國際法治發展,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及持續發展。律政司會成立專責小組,定下計劃的短、中、長期工作目標。
8 i( s+ o `- z" Q) W1 k. p# u+ H6 M' _5.39.217.76; Z4 W# h5 G5 r0 B! r6 d5 M7 ^# p
就這個不僅香港,就是其他奉行西方式法治地區都史無前例的「聚焦法治」計劃,律政司上述的表述,令人十分困惑。例如,要加深香港社會認識法治及其實踐,為何需要與不同司法管轄區人士交流和研究?不同司法管轄區是否包括與香港奉行普通法不同的地區,例如內地?何謂「促進國際法治發展」?事實上,香港法治的原則,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事檢控不受政治干預、司法獨立等,皆是體現人類文明和基本人權的價值。堅守法治對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持續發展可能有幫助,但法治從來不是可供利用的經濟工具。公仔箱論壇4 G7 X5 B# {! x1 J9 X
8 A; {- }" z7 ]& B1 u2 ltvb now,tvbnow,bttvb
6 X; t9 o+ E3 [: P: f/ Q講到法治的實踐,除了司法機構和立法會外,政府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甚至是最大影響力的參與者。政府有關部門,例如警隊每天都按照法律條文,對市民執法,律政司則根據法例及其檢控政策,決定是否對疑犯提出起訴。普通市民違法會承擔刑事責任,因此不會損害法治。相反,今天不少香港市民對法治失去或少了信心的原因,不是他們不認識法治,而是他們覺得近年警方執法和律政司檢控,很多時沒有體現法治的基本原則。例如,儘管警民衝突導致七千多人被捕,不少人被控暴動罪,至今尚未有一名警員因使用過分武力被停職調查,遑論被檢控。同時,港府今天實踐的法治是否符合以往標準,已被西方社會質疑。
2 V" O8 U1 E* G1 u2 n
' A* n& j# B9 k" b3 J3 p公仔箱論壇政府「聚焦法治」是好事,但應該由本身做起,毋須花逾4億元搞個十年計劃。至於政府說要加深社會對法治的認識和實踐,其實只要有關部門,特別是律政司和警隊堅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然後身體力行,讓市民看得清楚便可大功告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