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O: k/ p7 I7 b' Z
G$ d' h# l" T' ?( h5.39.217.76
2 Z ]1 Y) k( F& F公仔箱論壇7 |5 [+ ~7 t5 Y- _( ^( p4 [
專欄作家 : 李怡
6 j, L& W, g; v- d4 R$ Z
/ ?: n' D8 G0 _* e9 ]: ^1 {5.39.217.76
9 ?6 C4 P, @2 Z3 I/ H v5.39.217.76: Z0 C" M0 k( u) E8 V
據傳11月區議會投票前,中國各官媒都寫好了建制派大勝的文章。這次也一樣,台灣大選前大陸民眾能看到的媒體,全都宣稱「韓流」再起,選前氣勢遠超對手,預測最終會以超過50萬票勝出。央視也做了一期節目,明確表達「韓國瑜人氣碾壓民進黨」。而在選舉結果使他們跌破眼鏡之後,仍然老調再彈,指是外國介入,前天新華社評論,說台灣選舉「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暗黑力量的操控」。5.39.217.76& S0 D" d" x( K& Z# I2 e1 L7 Y8 N
3 T5 b' t% {( b1 P愚蠢是一種道德缺陷。除了體制上永遠只聽到掌權者想聽的訊息之外,還因為只看到物質因素,而不認為有精神因素,也就是以為一切問題都源於經濟,完全忽略了人民對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 Z$ C# o- x/ W: K$ ~
1 a- j0 g+ _7 X1 x2 c就大多數情況來說,經濟確實是選民投票取向的最重要考慮,14個月前台灣地方選舉就是經濟議題起了主導作用。尤其是蔡政府進行的年金改革,使台灣100萬家庭收入大幅削減。此外,同性婚姻、核能作了公投,政府卻提出並通過與公投結果相反的法案,顯露不尊重民主程序,是行政的傲慢。這些貼地因素,導致韓國瑜崛起,把氣息奄奄的國民黨拉抬到在地方選舉大勝。一般認為,在這種氣勢下,到今年的大選投票,國民黨即使躺着都會贏。
# n( N* B8 L5 y; ]$ b, ?2 R& K5.39.217.763 p9 j) a. f3 Y! ] |
這次大選,選民除了投票選總統之外,還投票選政黨,政黨票的多少,決定可以分派到多少席不分區立委。儘管蔡英文取得空前的817萬票,但民進黨所獲政黨票只有481萬,與國民黨差不多,都同樣分到15席不分區立委席位。而立法院的席次,民進黨雖過半,但比上屆少了7席。也就是說,一年多前「討厭民進黨」的社會意識還沒有退潮,票投蔡英文是出於她對香港反送中作出的迅速和明確的反應,相對韓國瑜的吞吞吐吐,一再迴避不願說出哪個國家對台灣的威脅最大,在主權、安全、自由、民主意識主導下,才出現一面倒的戰果。! h6 T: [+ r3 V5 f4 }! w
tvb now,tvbnow,bttvb1 p% b- e6 e' h4 `7 y
因此,蔡獲勝,絕非壓倒多數的選民對她的執政黨肯定,而是在香港效應下,出於對台灣未來「亡國感」而作出選擇。
1 b4 c% |' \' l; |5 [- A( f' ~3 t" R
6 W+ E) e0 i! `- `$ l6 j/ c台灣選後,中國學者仍然在狹窄的兩岸議題和經濟層面觀察台灣未來,說蔡英文連任,會導致兩岸關係持續倒退,不排除她繼續利用香港議題與大陸對抗,而台灣將面對經濟持續惡化的現實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V! [; r" y( Z+ m" t( x, N' `7 d8 P/ B
0 h d9 y" ~1 ?# n. x, b5 x事實是,這一年多來,台灣經濟沒有惡化,相反在亞洲四小龍中,GDP增長佔首位。大陸旅客減少,反使其他地區的訪台旅客增加,並創新高。此外,受中美貿易戰和大陸營商環境惡化的影響,導致台商回流,帶回資金六、七千億台幣。
0 a( q& b* a/ ]+ d# m: ^tvb now,tvbnow,bttvb5 o* v3 r& ?$ ~- i
台灣選舉,無論綠營藍營都清楚明白說出絕不接受一國兩制。這是從香港一國兩制示範中導致的全台選民再次表達的共識。
H6 V& U- E* j% Y* x1 ]+ H5.39.217.760 I3 t8 y; L6 S2 X; u' c0 s) X8 |
台灣往何處去?已經逐漸離開對兩岸關係的想像。tvb now,tvbnow,bttvb6 G% a9 G! k$ p
公仔箱論壇- d: a5 c7 y5 }
蔡英文順利連任的第二天,就分別會見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酈英傑表示:「這次的選舉提醒我們,美國和台灣不只是合作夥伴,更是同一個民主社群的一分子,由共同價值觀緊密聯繫。」這應該也是香港人持續抗爭對美國的提醒。習近平的「中國夢」喚醒了美國的「中國夢」。" H% v# r& q; w" i5 b
! K/ l- V6 B4 `: U( g
練乙錚日前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指出,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間,這一條從日本北部到菲律賓、再延伸到馬來半島的鏈條,可以阻止中國向太平洋的任何突破,「失去台灣,這條防衞鏈便不復存在」。這是從美國戰略地位看台灣與美日的關係。從經濟上,就意味未來四年,台灣有可能在區域經濟整合有所突破,有機會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 U7 E) U( b. ]8 R3 ]) f- j$ Y' K0 I
. j* w: F% N( @8 y* M7 w. u公仔箱論壇李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