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反送中運動的怒與恨 香港海外研究生民主聯盟成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博士生 - 莫哲暐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z% E' M2 E  S9 I% q9 v

, G- M/ i" o2 L' N- H公仔箱論壇反送中運動踏入第六個月,港府繼續執迷不悟,而港人則繼續堅持撐下去。這幾個月來,很多港人都經歷了心情的高低起伏。情感與運動,從來都密不可分。假若我們無情感,則不會有走上街頭的衝動,也不會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而在眾多情感中,憤怒和仇恨在這場運動中可謂極常見。
* L- K+ P9 Z. i1 [: X# ~3 O2 N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Z' E( {0 [: l2 s9 ]; S
憤怒可以分為各種層次。父母見兒女惡作劇,會憤怒;夜晚鄰居發出噪音,你會憤怒;自己的考試成績不如預期,有時也會憤怒。這些憤怒都屬於較淺層次的。然而在運動中最常見的,是道德義怒(Moral Outrage),是深層次的憤怒。為何會生出這種憤怒呢?
* r4 J' y- I6 {* r公仔箱論壇! T1 B$ }- ?) H; |. a
乃因看到有人違反了道德,看到有人犯下惡行,看到不公義的事情發生。有時當不公義以激烈的形態出現,會造成道德震撼(Moral Shock)。例如6月12日,港警第一次向示威者發射橡膠子彈和海綿彈等,甚至擊中示威者的眼部。人人看在眼內,感到震驚、暴怒。6月16日,200萬人走上街頭,控訴政權的暴力。7 P+ L; e6 e7 B5 @$ U( Z* S
# J4 K  ~3 l7 W1 U# z- E
除了憤怒外,這六個月來,我們也見到或經歷過仇恨。仇恨究竟是如何種下的?確實,不論警察還是示威者,都有仇恨在滋長。而仇恨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會侵蝕人心。
' B+ v: t1 m9 A0 m3 F" [9 I1 Z/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1 w  t! d& OPete Simi等幾位社會學家就曾經研究美國一些前白人至上主義分子。他們發現,這些人即使已經脫離組織,理性上放下極右的意識形態,但當遇上某些情況(例如被拉丁裔的侍應怠慢)時,那種仇恨就會突然湧出。Simi認為這和上癮的情況類似。所以香港一些社會賢達呼籲要放下仇恨,也不難理解。然而我們也必須謹慎,要看清楚警察和示威者所持有的,是兩種仇恨。而仇恨的基礎也不一樣。5.39.217.76$ D, s* y5 I# V
有組織把示威者「非人化」& u: a  c0 ^+ G0 Y
警察仇恨示威者的基礎,和白人至上主義者、極右納粹分子非常類似,就是貶低示威者的人性,採取完全的敵視態度。這是意識形態所主導的仇恨。其中最大的證據,就是警察不斷稱示威者為「曱甴」。這是納粹分子對猶太人的蔑稱。
+ M4 F( o% p- S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0 E9 ?& A" H% E8 c5 t5 \: @
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慘絕人寰。根據不少學者的研究,當年胡圖族人(Hutus)領袖煽動群眾稱呼圖西族人(Tutsis)為蟑螂,是大屠殺得以發生的關鍵。一般人是不會喜歡殺人的,但當把敵人「非人化」(Dehumanization),就有助減低心中的道德罪惡感。港警有系統地稱呼示威者甚至一般路人為「曱甴」,明顯是一種減低心理道德壓力的機制。這是有人有組織有預謀地種下仇恨。公仔箱論壇" r% M7 Q3 U" L

6 Q) O0 {8 O" U  x公仔箱論壇然而示威者的仇恨,更準確應該稱之為「憤恨」。這種恨不是有人蓄意挑起的,而是隨着憤慨而來的恨。當六個月來不斷看着警察如何犯下種種惡行,惡人無惡報,公道失去蹤影,心中的憤怒便慢慢演變成仇恨,和警察不共戴天。要解決這種仇恨,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確立公正的制度去制裁作惡的警察。5.39.217.764 }0 z$ \. o2 K4 `& u
4 H6 L+ Y) V& k$ o) J; E+ F
因此主流意見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有部份示威者要求解散並重組警隊,其實是化解仇恨的方法。無人喜歡憤怒,也無人喜歡仇恨。要消除兩者,香港需要真正的改革,制裁侵犯人權的警察和官員。5.39.217.76+ H- \0 b9 |6 D) E
(台灣《蘋果日報》蘋論陣線供稿)
4 V" t( |2 Z* a* g% O
3 ]0 {) h* U9 W, i3 Z5.39.217.76莫哲暐
: O4 p" z- d/ v公仔箱論壇香港海外研究生民主聯盟成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博士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