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如何處理焦慮

大多數人都有過憂心忡忡、坐立不安的經驗。其實,焦慮是人類在面對危機時的自然情緒反應,作用在於提高警覺,使人採取行動去避開危險和處理當前困難,以度過險境。因此適當和短暫的焦慮情緒是正常和有正面作用的。然而,若焦慮情緒長期持續而又處理不當,可發展成焦慮症。那就不單無助於處理生活問題,嚴重者更會損害身心健康。
. Y8 n/ {$ m/ ]5 P; M3 e) {;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焦慮的徵狀身體方面:呼吸急速/困難、心跳加速、流汗、口乾、肌肉繃緊/痠痛tvb now,tvbnow,bttvb8 E! d) ?6 A0 @3 P9 p+ r  ]
思想方面: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下降、判斷失準、思想消極、失去自信
% x9 n$ M5 f$ i7 j6 `0 C公仔箱論壇情緒方面:感到擔憂和緊張、心煩意亂、焦躁不安
, x- {$ J8 D# e1 m) U/ ]' F行為方面:容易受驚、坐立不安、失眠、手忙腳亂、辦事能力下降、逃避行為(例如拖延)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h- W' c3 ]3 M" e- q2 m( f- o6 a
長者焦慮問題的普遍性按外國數據,約百分之十五的長者患焦慮症,是所有精神疾病當中最普遍的一類疾病。亞洲一項研究則指出,香港約四分之一長者有焦慮症狀。女性、低學歷、較少家人朋友支援,本身患有多於三種長期病患和居住在院舍的長者,患焦慮症的風險較高。
- }3 t* G7 [2 V( ~8 _常見導致長者焦慮的原因
  • 健康轉變:長者擔憂身體機能退化和患病,影響自理能力;而一些疾病如中風、認知障礙症等,都會引起焦慮的症狀。
  • 經濟顧慮 : 香港家庭結構走向小型及核心化,成年子女多與父母分開居住,長者未能完全依靠家屬提供經濟上的照顧。再者,近年租金、物價上漲,不少長者都為自己的生活和健康開支而擔憂。
  • 生活壓力:晚年面對的挑戰,例如退休、搬遷、自己或配偶患病、喪失配偶,繼而獨居、與家人關係出現問題等等,都會對長者造成沉重壓力。
長期焦慮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焦慮症患者出現較多醫學上未能完全解釋的病徵和不適,自評身體健康亦較差。患者較易患抑鬱症、出現記憶問題、有較多孤單寂寞的情緒和對生活的不滿意,長遠而言影響身心與社交健康。5 I. @$ d5 p* D* a: |
如長者經常不由自主地緊張擔憂,以致精神上感到困擾,或是影響了正常生活,便應盡早尋求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的協助。
) F' T! O- ?& L5.39.217.76焦慮症的治療方法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是目前最具科學實證支持的兩種治療方法,部分患者需同時接受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以增進療效。有需要人士可向醫護人員查詢詳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S! P3 C) P4 n
處理焦慮自助方法長期焦慮會損害身心健康,讀者不妨參考下列建議,以助紓緩壓力,預防焦慮症:公仔箱論壇3 u+ E+ f  m/ {# E$ Y% e
1. 悠然自得,學習身心鬆弛技巧呼吸練習、身體掃描練習及漸進式肌肉鬆弛練習皆有效紓緩焦慮症的身心症狀。有需要人士可向醫護人員查詢詳情。具體練習方法請參考
9 r6 s; |6 ]& i( W( I' Y  k6 t學生健康服務網頁上的示範片段
5.39.217.766 F; @4 c8 b  l: G. ~9 P2 v
2. 接納焦慮情緒,善用理智與行動接納焦慮情緒,保持積極心態,肯定自我的能力和優點。面對問題,要保持客觀,避免將情況災難化。需要時,向可信任的人傾訴和商量,並善用社區資源,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公仔箱論壇  @8 [  v5 H' d) t
3. 健康生活,快樂人生
  • 放慢生活節奏(慢活 )tvb now,tvbnow,bttvb8 }% d/ |9 x& Q3 I' D6 s0 @2 G
    不少焦慮症患者因為對人對己要求過高,生活經常爭分奪秒,導致長期精神緊張,有這方面習慣者宜作出以下改變:
    • 適當編排工作,每項工作之間預留休息時間
    • 專注地完成日常工作和用餐,學習活在當下
    • 照顧自己需要,預留時間關心家人朋友,多聆聽、多欣賞、少批評
  • 健康生活模式
    •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有助抵抗及預防焦慮
    • 恆常運動,亦可與他人一運動,增加樂趣和持續性
    • 切勿以飲酒、濫藥、吸煙和大量攝入咖啡因等不良方法處理焦慮情緒
  • 參加健康休閒活動、擴闊社交網絡
    • 健康休閒活動能增加愉悅心情,培養新的嗜好或重拾過去的興趣,例如行山、繪畫、書法等,動靜皆宜
    • 參與長者中心活動、義工組織或興趣班,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充實的社交生活可抗衡壓力的影響
若你已依照上述建議去做,卻仍然持續地感到焦慮,宜盡早求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