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p3 l+ h }* n: B" B公仔箱論壇
% L8 d8 f9 d+ G) ]- G# }( Htvb now,tvbnow,bttvb美國眾議院迅速通過參院版本,使《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只要總統簽署就生效。中共與港共均提高反對聲浪,中國罵得性起,指這法案是一頁「廢紙」。如果美國接收到中國這個訊息,那麼對香港人會是好消息,因為這將加快讓美國政府去證明它不是「廢紙」。5.39.217.762 h7 w2 y& l4 P6 h
1 x. o4 \2 W) w" @) K5.39.217.76香港人權法在美國國會如此快速過關,實在得力於中共和港共助攻。從NBA事件,到兩天前人大法工委干預香港高院的判決,加上「廢紙」論,都是快速和精準地對香港人權法的助攻。公仔箱論壇 c6 a, U7 e+ w( l( L! Y% l
5.39.217.76# l9 ~7 Z) ]/ {$ ?8 e0 d, }
自年初送中條例提出,港共對社會反應的每一次回應,效果都與他們的預期相反。從6.9示威後堅持提交立法會,到近日的反蒙面法,都如是。中國官方和發動留學生的反應也一樣。極權體制和它的附從,何以都這麼蠢?他們之中不是很有些是在學時考第一的精英嗎?
: ^9 _! [+ n p5 m* @公仔箱論壇" ^8 x. f! V8 e7 }# _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種理智上的缺陷。」我曾說過,這種道德缺陷源自極權體制。- r1 r* q0 x @ S# n; n8 h' X6 {
( K! n$ a0 W6 h! v1 J7 J
極權體制在執行力方面確實優於民主體制。最高層的一個計劃措施拿出來,立刻自上而下無異議貫徹,沒有民選議會討論拖延,沒有獨立媒體批評議論,沒有不同利益集團的阻擋爭持,絕對較民主政體有效率。' \0 g, i q/ j- R, r6 O) U
& h5 T* d! y* e6 B* ^& |: K5 S#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另一方面,極權體制又有一個致命弱點。
1 U& D. O" | O. ^% Z5.39.217.76; D+ I5 N/ s6 l
最近重看二次大戰紀錄片,講到納粹德國在法西斯極權體制下,發展極強軍力,並以藥物刺激軍隊可以連續三日三夜作戰,迅速佔領包括法國在內的歐陸各國。接下來就與蘇聯簽《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穩住東線,圖謀進攻英國。納粹為登陸英倫掃清障礙,決定先擊潰英國空軍,於是開始了被稱為大不列顛之戰的空戰。德國空軍數量比英國多一倍,又利用已經佔領的法國靠近英國之便,轟炸機在法國起飛,在自認為性能最好的戰鬥機保護下,準備四周內就摧毀英國空軍。但想不到第一次出擊,就遇到英國雷達防禦系統的偵察,及時派出性能可與德國戰機匹敵的戰鬥機迎擊,一交手德國就損失十架戰機。這是德國空軍沒有料到的情況。但德國空軍情報官比伯施密特卻沒有把真相告訴空軍司令戈林。他對真實沒有興趣,他告訴戈林的,是戈林想聽的話,就是德國戰機比英國好,空軍佔優勢,而且戰機生產快,基本上,他在揑造謊言。在謊言的引導下,德國繼續與英國空戰,導致最強戰機同飛行員的大量損失。進攻英國的計劃泡湯,而空軍優勢也失去。這是納粹走向敗亡的開始。
1 U- E: e, `$ ^2 h5.39.217.76# A0 d, }$ e5 C+ K$ C! |
在專權體制中,權力一元化地來自上級,權力就是一切,是體制中每一個人唯一的存在感,在這種體制下,所有人固然唯命是從地執行上級指令,而當他向上級反映他所了解的社會或戰時情況時,他都會同那個納粹情報官一樣,不會講上級不喜歡聽到的實況,而是講上級想聽的話。當制訂政策者憑主觀意願而不是客觀事實去掌握情況,作決策判斷,效果就會適得其反。這是專權體制的致命弱點,這體制給所有掌權者帶來道德缺陷的愚蠢。) `1 n8 P' o; [+ r! b
5 y6 A) P/ S7 w( a# s, e民主有甚麼好,極權有甚麼不好,撇開天賦人權的大道理不講,只就執政的優劣來看:極權在執行方面比民主有效率,但前提是決策正確;然而決策者再英明也不可能永遠正確,由於沒有自下而上的真實情況的反映,沒有諍言,沒有不同政治力量的監督,因此也就沒有改正錯誤的能力,只會一直錯下去。
+ O/ T" B7 H/ X ?1 e9 q- Y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6 f$ I' M1 g, o
效率不彰不會致命,但沒有糾錯能力就注定敗亡。這是極權體制不管撐多久,最終也一定會徹底毀滅的邏輯原因。
5 A; O' }$ H) a2 |8 P" t3 u: ^! h, o/ m9 D5 s. w$ v
李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