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2 w% T( N/ a9 Y
k4 l: X' k k9 O V; X5.39.217.76「銀行借多少、借給誰,政府憑甚麼說三道四?」有趣的問題,答案亦比多數人想像的更複雜。5.39.217.76) y5 {9 B/ |1 b, |
, Q2 }6 z. c+ j2 c2 t7 ~5.39.217.76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銀行借多少、借給誰,本來不用政府過問。然而,現代銀行業最大利潤來自槓桿操作。換句話說,銀行收到每一元的存款,就有權借出倍數計的金額;將槓桿比率再乘以息差,就是金融業的生財秘方。( C% n8 [/ y! |- C# z5 e
5.39.217.76! T+ {2 v0 }7 C3 X+ h/ H
大多數人願意將真金白銀存在銀行,一來貪方便,二來也相信銀行實力。更正確應該說,現代社會塑造了銀行牢不可破的信念,懷疑銀行的操作反而會被認為是杞人憂天。說穿了,銀行大到不能倒的想像,背後原因是各國政府在制度上,對這個行業都作出了一定的擔保。
1 \9 {0 T7 j2 ~% a0 Q
+ t Q1 T' g! S2 X+ q8 @, l經濟學有個概念叫「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簡而言之,當犯錯的代價由別人承擔,自然會誘導人去承受不必要風險以博取更大回報。銀行業和政府作出的擔保,也會衍生出道德風險問題,所以銀行業要受政府監管,尤其是風險控制,更加是監管的重中之重。公仔箱論壇, X8 H' {; p! w- n& I( f# ]8 S _
" D2 @2 C' ~) ~
銀行以接受監管換取了謀取暴利的條件,政府又從中得到甚麼?無論姓資還是姓社,現代政府對經濟最大的干預,叫公開市場操作;透過擴大信貸並同時發行債券,政府可以在無聲無息之間,不需經議會授權,就暗地裏剝奪眾多現金持有人的購買力。透過貨幣政策大規模無差別地盜竊人民財產的現象,過去十幾年尤其赤裸裸;但其實從古到今都有類似的政府行為,分別只是效率高低。
2 r( t+ n' O; J# p3 F5 T5.39.217.76
8 _4 B7 i2 B/ r' U/ |" _5.39.217.76話說回頭,香港因為聯繫匯率,政府沒有透過操控匯率和利率干預市場的渠道,政府操控信貸唯一手段,就只剩下「借給誰和借多少」的行政指令。有需要時,政府可以用「控制風險」為由限制借貸。反過來說,放寬借貸亦只是長官一念之間的分別。《施政報告》提出,要對首置人士放寬按揭成數限制,甚至連收入壓力測試的要求也可免則免,所有風險由按揭證券公司承擔。換句話說,銀行大可放膽去借,若然市場有甚麼風吹草動,後果由全民承擔。按道理,政府要是認為資產價格有潛在下行風險,就不應該推出任何措拖,鼓勵負擔能力相對低的首置人上車。
: R$ z* |* ?: Z5 p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8 z$ M3 Z# y8 g- Z: J( l
鼓勵中產置業催谷樓價
& T2 N8 a" n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與此同時,不少政府官員,尤其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再三公開說經濟有下行風險。此一時而彼一時,我只好懷疑這個政府因管治危機而失了方寸,自亂陣腳。政府其實不只在按揭借貸這關口顯得進退失據;林鄭表示,未來十年規劃,公私營房屋將作七三比。國進民退,只會令私產更顯得稀罕矜貴。
% p* e8 Y3 r"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5 z7 m5 b& J' {4 U) L
綜合政府的各種措施,理性預期是政府不但要鼓勵中產置業,而且要樓價在未來繼續上升,延續社會的階級矛盾。甚至對發展商囤地囤貨的指控,也有理由相信是為托市以及鞏固矛盾觀念而出的口術。香港土地經濟的博弈,政府永遠是最大的莊家,也是最大的得益者。要知道,賭場莊家不怕閒家贏錢,只怕沒有人來賭錢。樓市賭局亦應作如是觀。至於為何政府要在這個時候要銀行定向放鬆資金,相信大家心中有數,未來的歷史亦自有公論。
/ Y- w. w8 F: j9 Y' |) G. btvb now,tvbnow,bttvb
0 A4 Z1 m! R7 b' @' `)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利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