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9-9-17 10:25 PM 編輯 1 n3 V( W7 ]( R1 U
1 K! l7 ^! m' f# K: P" I: I# G
安徒行傳:世界視野與重寫香港主體性
' w7 h. F, e- X$ @4 n% \, L0 B: Ctvb now,tvbnow,bttvb9 \( y, ?& z' F$ G7 w
! r6 e4 G. a! d( K- A# w
香港逆權運動延綿三個月,力逼政府答應「五大訴求」,最近林鄭月娥終於回應正式「撤回方案」,並且拋出「四大行動」,承諾落區聽民意。但是,這些「讓步」並未能「止暴制亂」平息風波。一方面是勇武示威仍然繼續,另一方面是9月開學之後,抗議的浪潮更進一步在學校蔓延。「人鏈活動」遍地開花,最近還隨着創作歌《願榮光歸香港》的火速普及,翻轉港九新界主要商場,香港無論哪一個角落,都能隨時聽見「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呼喊。這一切說明了,無論政府是用打壓手段還是擺出懷柔姿態,均未能阻止這場運動進一步深化,由「反送中修例」為主軸,變成以民主自治改革為經、香港主體性建設為緯的持久運動。
* a3 k- X3 |% s) e) W& I4 w0 W
4 J% j. P9 h0 \8 }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0 q# F$ j2 M4 F" G: \* f0 f9 {
事實上,香港主體性的強化既是本土主義的深化,也是其辯證超越,而逆權運動為這種轉化提供了基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7 K6 g) j4 B Z) j7 {2 T# H+ D! R
6 C% S. I9 ]7 e8 ~' v. M
tvb now,tvbnow,bttvb1 S; y$ g [% r V. v9 i; }
首先是「流水」抗爭(be water)理念,打破了「和理非」和「勇武」之間的派別劃分,這點已經多有論者談及,在此不贅。不過在「和勇共融」背後,更值得留意的「流水戰略」後果就是意識形態爭議的「擱置」。了解雨傘運動的人都會知道,在2014年傘運後期「拆大台」事件之所以發生,其實是因為新興的社運「本土派」與「泛民/左膠」之間的互不信任。這種不信任由「佔中」計劃開始,直至雨傘運動都無法釋除,漸成四分五裂的局面,難以收拾。2016年因為立法會選舉,路線的爭拗更加白熱化。
+ W! C/ {) f5 X'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s, N' G# R0 D# E5.39.217.767 p7 P6 A. T7 X: ^
實用主義態度的回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G. U+ Z* M! p8 ~) Q
7 p# T; {) q J, z! K3 h2 v7 w公仔箱論壇
6 h0 s% D6 D2 t0 P- L# r( S 可是,在這場逆權運動中,人們卻可以觀察到一種「實用主義態度」的回返,抗爭運動強調「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嚴守「不篤灰、不割席、不分化、不指責」的團結路線。因此,2014年前後那種激烈的意識形態爭論並沒有再次出現。相反地,跨派別合作(例如共同擔當遊行申請人)不時可見,而且,一度被視為區別兩派的訴求爭議點(例如是否要理會/關注/支援中國大陸上的反抗行動等),亦交替地在不同的遊行示威場合出現。5.39.217.76' p A9 {1 l6 g2 P
6 X4 E. w2 ^( J1 J8 T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S8 w/ [* m, `' C4 B! P
例如,筆者參加過由星光大道行往高鐵站的九龍大遊行,主題包含了「輸出革命」(向自由行旅客解釋香港運動的訴求),也有人在遊行中喊起「支援武漢」(當時發生的鎮壓群眾事件)等口號。於是,遊行的場景中一邊有人揮舞着舊港英旗,但另一邊則有人進行這些具「中國導向」的活動,兩者不時給淹沒在「香港人,加油」的吶喊聲中。另外,在8月23日首次仿效波羅的海國家的全港築人鏈活動中,筆者也看見每當有說普通話的遊客意圖干預時,人群的回應是向其大喊「平反六四」。雖然這些只是部分事例,但仍可見今次抗爭運動中,並沒有受制於早前那種「中國的事與我何干」的包袱。至少,人們的臨時「共識」是不要讓這些意理上的分歧把運動分化。: d5 f: p2 n Z7 o' E# a
. _5 h4 B6 g5 `5 D. g5.39.217.769 u" D# U: l% s, T
國際視野 提升本土意識
3 C+ r' a0 K- `8 J/ i/ w3 E) j- D! B$ o(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_# z$ X1 q J/ f$ L. l5.39.217.76
! A0 Q2 j- c( N1 O2 t* z) m5.39.217.76 第三點特色是運動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國際面向,無論是為G20峰會而眾籌刊登的多國廣告、對美國國會關於《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游說工作,以至旅居外國的香港人多次發起聲援活動,都對本地抗爭者帶來莫大的鼓舞。而當香港的抗爭愈來愈頻繁地登上國際傳媒頭條,香港人到外地不時都被問起香港的抗爭運動,也受到不少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 q, \( Y3 Z: \& d
公仔箱論壇4 Z" `/ o2 @8 A! `0 I7 Y
8 d5 i1 F! A, |% O$ s公仔箱論壇 這種香港人「走上了國際舞台」的感覺,大大地扭轉了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一直感到孤立無援的「捱打」處境,也復活了上一波本土主義爭論中被貶抑了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面向。5.39.217.76# I( F* H, @+ w$ ^0 }0 _5 z
香港過去所承傳的世界主義視野,無疑是與這城市一直是個殖民商埠有關,也是一種能夠無縫地銜接到「香港人」即「經濟人」的主導意識形態。在近二三十年全球化浪潮底下,世界主義也往往是新自由主義安排下那種「離地」國際精英所操持的話語;但事實上,世界主義不是只屬於精英的。香港歷史上既是輸出百萬華工往新大陸的出發港,也是昔日華僑進行革命活動的基地,他們所傳承的「世界主義」精神,恐怕更多是一種難以全面被政權收編的離散族群的反叛能力。公仔箱論壇! H' r' g C, c! C/ @4 M( U1 w
2 l6 H: x- `+ K9 ytvb now,tvbnow,bttvb
" `/ [/ F6 L5 k Q: `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例如,由網民發起的「攬炒」行動(包括要求外國政府取銷高官的外國護照等),所針對的正是對那些被政權收編、或為政權所服務的中港權貴/跨國離地精英。另外,透過海外香港僑民向外國政府及議員游說,促請外國有關當局為香港出聲出力……這類國際抗爭行動所展示出來的「世界主義」,自然不可以與出賣本土利益的跨國離地中產們的世界主義等量齊觀。這些行動超越「和勇之分」,但積極有力,於是廣受喝采。
% K% O' C& S$ @7 c! m8 N( ?+ ~
& T9 ?$ k& z7 p. Z1 V. k! e y" ~' @" x# j% }8 L
筆者認為,這種「國際視野」的重返對本土意識的提升有莫大的意義,因為這種世界主義不但沒有背離本土,更加是對香港一直以來作為國際城市的傳統作出革新性的肯定,大大地擴闊了「香港共同體」的想像以及政治與文化抗爭的操作空間。5.39.217.76- s0 d* U9 e! [. p9 Z3 x3 J/ N, x
7 P; m; ~9 c# D. d/ Z! C5.39.217.765 a. I0 h" |7 f+ n6 O+ ]
身分政治是「承認的政治」
5 s# u! v! C) X/ X6 Y, k$ b2 ?$ I' D
+ J9 G/ S' a b0 D6 e5.39.217.76
9 B- @. ~; q, Z3 i3 W5.39.217.76 事實上,強化香港主體性的努力,離不開建立一個有自覺性的政治共同體,以使共同體的成員能夠分享彼此的價值與歷史記憶,和分擔共同的傷痛與苦難經驗。香港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的獨特性在於,她不是一個穩定久遠的文化族群,而是一個永遠在變遷之中的商埠,她最大的文化資產亦是其國際性格。她所積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記憶,亦只有從確認她是一個具國際性格的城市開始,不能比附自己為擁有一個中原文化中心,或者一個純潔的鄉土。tvb now,tvbnow,bttvb7 s* ]: D4 o% n7 h4 S% ]6 B
) ]2 p* P1 y1 l
Y' n9 V3 Y% n8 Y公仔箱論壇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具主體性的身分,走出被動的奴民狀態,首先要明確知道,「身分政治」是一種加拿大政治哲學家泰勒(Charles Taylor)所說的「承認的政治」(politics of recognition)。也就是說,身分認同並非單純的自我肯定,而是需要他者的承認。主權移交以來,在一切以一國兩制為大前提底下,香港身分只是憑中國的承認或不承認,這是一種依從性的狀態,一切等待恩賜,不少香港人只敢活在中央的眼神和關注底下。但其實,香港身分過去一直都是處身世界的各種力量之間,她雖然在殖民統治下沒有自主的獨特身分,但她並沒有被世界所輕視與遺忘。到今日,香港身分要重新自我強化,則很大程度上視乎香港如何爭取世人的目光,我們又是如何被世界上其他國家及人民看待。
+ _$ n: G0 c1 ]; h+ P6 ~8 d公仔箱論壇7 E, [' I, n E& C6 a) W9 q. l
tvb now,tvbnow,bttvb T; L' t4 Q7 V& k
分擔痛苦 建共同體意識$ W# C8 O" F! \3 n# r) F
. @( [+ r0 m# J% t Ftvb now,tvbnow,bttvb! u( H2 ~6 G/ t, W1 ?" L; M
只有在抗爭中能夠互相扶持,分擔苦痛才能真正建立起共同體意識;沒有這種集體意識,我們不可能跳出無限的被殖民命運輪迴。所以,香港的逆權抗爭正是一個香港本土意識、政治共同體意識邁上新台階的里程碑。這個運動邀請我們重新與自身的歷史經驗建立聯繫,邀請我們重新闡釋我們的傳統和師訓,也同時重新打開我們的世界視野。這運動捲入每個人的文化資源,動員起環繞着公義、人權等普世價值抗爭的歷史記憶,但同時卻由具體每個人的切身經驗開始,讓這些抽象的價值得以印證。這些經驗可以匯流成為社群共通的感情和勇氣,讓我們說出另一種香港人的故事,真正有主體性的香港人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屹立我們獨特的身分。tvb now,tvbnow,bttvb# {$ }5 Z; x/ P( ~- b% ]3 d: ?
/ X0 q! `2 P3 j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