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 R; n/ c, {5 v公仔箱論壇卡魯伊支持者手持煙火慶祝。路透社0 t0 O; X$ k% ^1 P
公仔箱論壇& i7 G& Y( w5 h" c
「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發源地、北非國家突尼斯(Tunisia)大選第一輪投票前日結束,票站調查和初步點票顯示兩名政壇圈外人領先,包括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法律教授兼憲法專家薩伊德(Kais Saied),以及涉洗黑錢被捕的傳媒大亨卡魯伊(Nabil Karoui),結果反映民眾對主流政治勢力希望幻滅。兩人都稱贏得第一輪投票,如無意外須在10月的決選中再分勝負。
+ T- t( ?7 a- ] l公仔箱論壇
/ ]5 B% w0 Y2 I7 m- V%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今次大選多達26人角逐,選出代替任內辭世總統埃塞卜西的繼任人。除了薩伊德和卡魯伊,還有伊斯蘭復興黨的穆魯(Abdelfatah Mourou)、現任總理沙赫德(Youssef Chahed)和國防部長茲比迪(Abdelkarim Zbidi)等。票站調查顯示,薩伊德和卡魯伊分別以19.5%與15.5%得票率排頭兩名,緊隨其後是得票率11%的穆魯。昨天約點算1/4選票後,三人得票率分別為19%、14.9%和13.1%。
/ [: ^2 X8 ^9 C( c: V2 E( Y%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K& D0 |6 }% X$ n
5.39.217.76- {4 ^5 I8 R# P2 k9 ^- i5 B
涉洗黑錢被捕2 V, c/ U$ n; {& s/ h) `% z
61歲的薩伊德透過電台宣佈勝出,稱「勝利帶來重大責任,要將挫折感變成希望,這是突尼斯歷史新一步,就像一場新革命」。數百名卡魯伊的支持者則在競選總部慶祝,卡魯伊亦透過發言人宣佈躋身下一輪選舉,「突尼斯人已表態,希望改變權力系統,我們必須尊重人民意願」。復興黨則堅持會等待官方預料今日公佈的結果。
' |: a4 e# T) o A1 v& e7 ~2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l1 d. n( ^ d# R# v* M5 @% N
今次是突尼斯2011年「阿拉伯之春」革命後的第二次民主選舉,惟選民尤其是年輕人反應冷淡,選舉委員會稱今輪投票率只有45%,遠低於2014年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的64%。卡魯伊涉嫌洗黑錢罪被捕收押成為大選話題,他是具爭議的商人,透過自己的電視台進行慈善活動,向國內最貧窮的民眾提供糧食援助抬高聲望,被對手批評是「突尼斯版貝盧斯科尼」,他在競選活動開始前10日被捕扣押,上周五上訴保釋被拒,有分析認為卡魯伊被捕推高他的人氣;至於現任總理沙赫德的民望則可能受經濟低迷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影響,為保選情他不得不否認卡魯伊被捕屬政治檢控。: K+ B" s7 w& X! I: J" v
: [" X0 _" |# I/ X0 f8 z* M- e/ E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3 O0 e2 {6 d" R
8月報名參選的傳媒大亨卡魯伊得票暫排第二。
6 C7 U$ H. }8 b9 [! s! R5.39.217.76
1 Y2 Y/ z* t/ ~ o4 R4 H, T3 {
6 s) z0 u+ `7 t* Otvb now,tvbnow,bttvb得票排第一的薩伊德在競選總部親吻國旗。8 q% | S4 r: c( D2 L: s
# T: P# S7 m" {) C+ E! }公仔箱論壇
, B3 B) |, y0 r. \: [公仔箱論壇卡魯伊現於獄中,透過夫人展示親筆信回應選情。美聯社
& e* j7 i; O& f9 G9 Q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R2 k( _/ S& P/ x% a$ ?
) L: B2 b# P, R* t) ^
選舉決定國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c6 b! z& V* }( E4 y' c
政治分析家赫勒認為,本輪選舉是突尼斯的重要時刻,認為突尼斯十字路口有兩條路選擇,「我們是否要延續革命所推動的進程,或是要像部份參選人所言要改變我們的憲法安排」。突尼斯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革命推翻掌權23年的獨裁總統本阿里,埃塞卜西接任臨時總理並創立呼聲黨,在2014年12月當選成為第一位民選總統。他今年7月病逝,按照憲法最遲必須在90日內完成大選,即10月23日前要完成最後的第二輪投票。( f9 P3 }5 f4 F
法新社/英國《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