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蘋論︰ 民建聯助中共輾壓立法會 - 李平

公仔箱論壇9 f+ Q2 R2 Y& m* f- e  D0 f
公仔箱論壇: I4 y$ E# G2 p* ]) q" h
特區政府無視香港市民反對、國際輿論質疑,昨日宣佈將《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直接交付立法會大會二讀,強行繞過法案委員會。如此霸王硬上弓,再度顯示中共從來都把議會當橡皮圖章、從來都不忌諱鎮壓異議聲音。「送中條例」已成中共、港共輾壓立法會的坦克,而民建聯三任主席曾鈺成、李慧琼、譚耀宗更是衝鋒在前,分別承擔為中共護法、操刀、傳旨的角色,他們的冷血言行堪比就六四屠殺提出坦克碌豬說的已故民建聯主席馬力。; P: ?- c# N5 X* l1 j  l

  |5 M4 z& y3 I- Y3 y* stvb now,tvbnow,bttvb% Y3 t! _0 M$ c' {" n
親共議員背棄業界和香港利益6 i7 E4 i8 S! \5 @& u
上月中已有親共議員密謀把送中條例直接交付二讀,當時的提議是根據《議事規則》第91條之「議事規則的暫停執行」。但親共陣營未能達成共識,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也不想孭鑊,指做法並不可取;鍾國斌稱有關建議極不負責任;謝偉俊明言做法等同投放「核子彈」,令立會淪為橡皮圖章;田北辰直言,此例一開如廢法案委員會,必定後患無窮。
  E* k3 ]& a0 k! P& P' I! ]# j( W. G
+ p9 p  @* b, `5 |7 z$ B不過,民建聯創黨主席、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本月12日在電視節目中力撐直上大會是打破僵局的唯一方法,此一方案遂成親共陣營的主流意見,也得到中共在港喉舌響應。在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吹雞後,親共陣營中早前公開反對直上大會的議員,還有不跪低的嗎?梁君彥昨日已轉軚說,政府選擇何時恢復二讀是政府的權利,直上大會不會破壞《議事規則》。香港市民也好,工商界、專業界也好,都應記住這些聽西環支笛起舞的政客,記住他們背棄業界利益、背棄香港利益的醜態。tvb now,tvbnow,bttvb# T2 x' g. l  d( J* Y1 K' j
公仔箱論壇; T  c/ H$ ~% [8 W
尤應關注的是,民建聯作為中共在港的嫡系部隊,在送中條例輾壓立法會的每個環節都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府提出《逃犯條例》修訂之初,是民建聯現任主席李慧琼帶台灣殺人案死者家屬舉行記者會,大打同情牌。但中共、港共、特府由始至今從不考慮政黨、學者的各種引渡及修例建議,不理台灣反對,家屬被滅聲,只考慮如何完成修例,顯然是包藏禍心。
+ e. ^' ?: B9 x. a! @# C7 B6 M. @8 C- Y& L9 S7 H6 J
立法會首現「雙胞胎」法案委員會,也是身兼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的李慧琼操刀的結果。內委會竟然發出指名道姓由石禮謙擔任法案委員會主持的指引,秘書處竟然要議員就指引書面投票,最終演變成雙胞鬧劇和議會武鬥。如果出現流血事件,李慧琼難辭其咎,也應驗她是港版江青之說。中國文化大革命武鬥造成數以百萬計民眾傷亡,與江青挑動文攻武衞脫不了關係。' ~3 z* }: W& Z0 V5 l" ~
! n* T$ R: w9 }. d8 d/ h
不忘民建聯歷任主席冷血言行
4 a7 S/ A1 j% H8 C& g8 f  R/ d5.39.217.76立法會武鬥後,曾鈺成力主修例直上大會二讀,指法案委員會並非處理修例的唯一方式,直上大會亦讓反對派和建制派能夠有下台階。他絕口不提要引渡陳同佳,修例絕非唯一方式,只強調完成修例的政治任務,把立法會變成中共、港共的橡皮圖章,親共議員不是有了下台階,而是應該下台。公仔箱論壇& z6 `. l3 `: @& p: y: d: b7 f

4 Z: X. z4 B; B8 _  l! {5.39.217.76而民建聯第三任主席、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就一直扮演中共傳聲筒的角色。王志民召集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訓話後,譚耀宗不只負責傳旨,還替西環干預香港內部事務辯護,根本未曾替港人發聲,顯示他這個人大代表,只代表西環、代表中共。( E' `! G* ^+ f3 d  G! S

# \& f' s% |/ s8 {: N0 M" _  I. C5.39.217.761992年成立的民建聯,迄今有四任黨主席,第二任主席馬力病逝於2007年8月。就在當年5月,他還替中共否認六四屠殺:「如果要屠城,嗰四千人(學生)應該死晒。」他亦否認有坦克輾過學生,「咁咪搵隻豬去試吓係咪會變肉餅囉!」六四30周年將屆,港人應不忘馬力的冷血言論,也應不忘曾鈺成、李慧琼、譚耀宗的冷血言行。
7 Q  W. M6 B& n# B7 C* a2 i1 ?tvb now,tvbnow,bttvb
: d9 H0 J9 |; v% Q1 S)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李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