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民主派應藉訪美警示中共 (時事評論員 劉細良) - 劉細良

5.39.217.76' B: q0 z: D8 _) g$ U. y

9 n5 @( x1 Q7 Z6 D. S  @tvb now,tvbnow,bttvb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議員郭榮鏗及莫乃光,將於明天前往美國,應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邀請,討論香港事宜,應該高規格傾《香港政策法》,從這個組合所見,我是擔心他們會受本地商界影響而忘記初衷。
9 r. o" ]- i) n' |6 X$ J% [* M: x: q1 C
目前香港已捲入中美鬥爭之中,這是1984年以來的一大變局。8、90年代香港前途問題出現時,中美正是蜜月期,即使中共鎮壓八九民運,美國在確定鄧小平會繼續改革開放後,很快就結束制裁行動。六四後每年最惠國待遇(MFN)的爭議,其實只是一場美國內部的政治show,借香港民主派領袖之口,繼續給予中共MFN。香港主權移交是在雙方經貿關係最好的日子,克林頓政府支持中共加入世貿,一舉徹底解決了MFN問題,中共也藉此躍升成為經濟強國。直至習近平登場,公然向美國叫陣,最後迫使美國朝野決心改變自1972年尼克遜訪華之後的engagement政策。
$ B  q$ Z- ?- n, J4 Q; Y9 I6 t. p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L8 S( e- ?7 w5 D2 |# b3 v
香港民主派第一個認識,是香港必定受中美鬥爭所影響,舊典範中美合作雙方務實主義掛帥,塑造香港平靜日子的條件已經結束。如果今天仍昧於國際形勢,只一味要求美國不要影響香港經濟,一如以往延續《政策法》,給予獨立關稅區優待,這只會引起美國朝野反感。民主派要向國際社會清楚交代習近平主政下一國兩制現況,主要是黨國系統對香港自治的全方位滲透,至於銅鑼灣書店事件、DQ、民族黨、馬凱事件等只屬冰山一角。香港民主派endorse的這份一國兩制報告書,是走出第一步。可惜自去年底政策法報告出台,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報告狠批一國兩制,加上早前郭榮鏗訪美後,民主派一直冇做,等運到!
7 D# x: b1 R6 x3 e* A* G/ I! F; b' z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t& k; G! X% Z- ^
商界支持極左治港終將攬炒5.39.217.76& B" ]& X5 _- J6 I
民主派第二個認識是《香港政策法》的初衷,這是八九後將經濟與政治掛鈎的基本思路。在去年底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時已經打響第一槍,針對港府取締香港民族黨及馬凱等事件,批評北京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違反一國兩制,建議國會指示商務部審視《香港關係法》,檢討將香港和中國大陸視為兩個獨立關稅區的政策。而美國駐港領事唐偉康亦作警告,相信該委員會的下一份相關報告,對香港的評論會更加嚴厲。
0 G. P! ?2 I$ _; q- @0 r2 e3 a9 l)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B2 Z+ e; M
但現實是中共未有收斂,不單無視美方警告,甚至火上加油,借台灣謀殺案搞出一個《逃犯條例》修訂大動作,令香港外商受到威脅,進一步破壞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試問作為支持民主、人權、法治及自治的香港政治領袖,如何能夠說出「無條件延續《香港政策法》」這立場呢?《政策法》延續的條件,根本早已寫在法案上,就是美國國務院對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判斷。你可以閂埋門自吹自擂香港一國兩制如何成功,習近平何等威猛,但請林鄭肆無忌彈地執行中共政治指令時,不要忘記香港地位同時有面向國際一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d/ C+ N, _1 x; S$ z

' ^3 u% e1 B1 v9 X  [7 m6 Rtvb now,tvbnow,bttvb民主派第三個認識,是你們的身份角色,不要再重複犯上當年MFN游說的錯誤,無端成為美國Panda Huggers一員。美國是否取消《香港政策法》,有他們的國家利益考量,民主派喊話的對象,首先應是香港建制利益集團,包括林鄭政府、香港巨賈、商界政治代理人,警告他們若繼續支持中共極左對港政策,香港必定攬炒,同時也是向中共示警。傘運後民主運動陷入低潮,中共全方位進擊,但形勢正在起變化,中美鬥爭這盤大棋將考驗香港政治精英。
- P. U9 k: e5 k; Z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0 ]. u3 L1 V* h3 y  z4 v1 c( e  Y( V! x
劉細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h( `/ n/ Q6 Q. }3 I
時事評論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