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政府救市或令香港「殭屍化」(利世民) - 利世民


$ y% \8 ?$ L/ A+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q8 d! q; l3 E. W+ {6 ]# U
記得之前有左翼政治人物抨擊政府:「救市不救人!」難得連我這個市場至上主義者也罕有地贊成。當然,大家始終對政府的功能有根本上的分歧。言猶在耳,早前林鄭被問到樓價下滑如何應對,笑言:「假如幻想政府會因樓價下跌出招救市,呢啲想法可以慳番。」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4 ^6 Q3 F4 T" Y
5.39.217.76( T+ p9 O  g  T8 C2 L
很好,希望大家都記好這一刻。不要誤會,由此至終我都反對任何形式的救市措施。可是我也悲觀地相信,政府行為有一定的軌迹,並非主觀願望說不救便不救。我就是「睇死」政府到時還是會出招救市。
$ a; `+ Z+ Q) u9 F# X- l
% h0 P& h" ~! }& s+ z- p2 _tvb now,tvbnow,bttvb融資渠道敗象呈現
1 T3 A; p( K, ~*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救市也有一定的前提,例如樓市跌到甚麼水平,又或者產生怎樣的影響。又記得有位地產投資者曾經講過,一旦市場湧現銀主盤,直接影響到銀行體系,屆時任憑政府如何口硬也不得不「做點事」。但有一點可肯定,政府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為各種特別印花稅「解辣」。當年推出印花稅辣招,其實已經知道是一去不回頭的單程路。辣招客觀效果是令交易成本不合理地大增,減低交投。若然樓市下滑,政府解辣只會令供應湧現,令價格調整得更快更急。可是不解辣,手持蟹貨者要套現,又要被政府在傷口上灑鹽。面對兩難,政府大多數的情況是甚麼都不做。
* P8 o' }. Q: A2 W8 L- ?3 D3 C5 A, m1 {5 \6 ^* h
過去幾年,金管局將按揭門檻提高,有人認為是調控樓市的逆周期措施,但我相信背後更重要的原因是要規範銀行體系的風險。但正如08年金融海嘯的教訓一樣,局部的風險監管未必能真正有效地防範整體的風險。銀行體系以外的融資渠道其實早已出現各種敗象,問題是最後一根稻草在甚麼時候才放在駱駝背上。很難想像所謂百業之本的銀行業,如何隔絕於資本市場千絲萬縷的關係。: w( p4 o3 j, Y% r
% K* @. w" `. }" @# X
所謂救市措施,說穿了就是要人為地阻止資產價格下跌。在世界各地已發展經濟,最常用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就是擴張信貸,例如減息、減存準率等,也就是所謂的量化寬鬆。假如量寬也不見成效,再激進一點就是直接購入資產。亞洲金融風暴時,特區政府也試過入市,並包裝成「打大鱷」,參與其中者至少仍津津樂道。
% g6 P( [: m* a) Otvb now,tvbnow,bttvb
  m& b* u: H( v時過境遷,香港人集體記憶中只剩下「打大鱷」三個字。很少人會記得98年政府入市後,香港股市經歷了個多月的僵持,一直到美國LTCM爆破,聯儲局突降基準利率,一場及時雨灑在我們身上,才孕育出一次科網股小陽春。5.39.217.768 R" H& s7 k' y( V* U8 D5 m: j
tvb now,tvbnow,bttvb: u+ _- R7 E( M, i, \$ `$ O
廿年過去,香港其實大不如前。無論是人均收入增長,抑或人口增長,亞洲金融風暴都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我擔心今天的香港若然再遇到一次同樣規模的調整,社會是否有能力承受衝擊。數據顯示,2018年環球證券市場已經蒸發近15萬億美元的賬面價值,而中國大陸依賴公營部門開支撐着的經濟,也出現不可持續的狀況,再加上中美矛盾在短期內沒有可能化解,令前境更悲觀。
  B1 d% N9 V: y: Q2 u1 Y/ Htvb now,tvbnow,bttvb
5 [* J5 \# Z, b$ Y5 b! I公仔箱論壇我不相信「置諸死地而後生」這種形而上的概念。香港本來就是在借來的時空當中,一個很脆弱的存在。香港過去的成功,也只是歷史的一次偶然。曾經令香港成功的因素亦不復存在。我不幻想政府會救市,但我更擔心是過去的錯誤,例如辣招,會令政府更難應付新一場金融危機。我最怕,但也最可能發生,就是當出現經濟下滑時,政府以救市為名,購入金融市場上各種「爛債」。結果,香港社會和經濟只會「殭屍化」,令「救市不救人」一語成讖。
) g. }: ~+ L1 J+ q5 N5 g2 i2 o0 f1 Q
利世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