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派糖」爭議縈繞不散? ) V* D$ V6 D6 s
. q$ Y0 D" e* [ W, X/ a
公仔箱論壇; ^' m" n6 u5 s0 K/ ~
tvb now,tvbnow,bttvb- h2 r4 K# k& l3 f. O X9 a, [
公仔箱論壇& `9 I( ~ D4 Q3 S. u
2018年2月28日,陳茂波發表財政政預算案,同日參與多場記者會,解釋財政政策。 公仔箱論壇- D. m \7 g8 E2 u
【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
9 ]9 y! o& f, ]% i公仔箱論壇公眾千呼萬喚下,討論多時的財政預算案終於日前公佈。最新一年財政盈餘多近一千四百億元的歷史新高;財政儲備亦高近一萬一千億元。預算案公佈以前,社會上下一直預期財爺今年會否「派糖」,甚至有政黨及民間團體要求政府人人派錢,以求紓解民困。為何近年每當公佈財政預算案,公眾都有「派糖」的訴求?這反映了那些心態?背後成因為何?
& Y) ^! m8 n-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其實社會多年要求政府「派糖」,最少有兩方面原因。若以批評公眾為主要因,或會認為公眾短視,為求一時之快、眼前之利而缺乏遠見,不思考因此在長遠社會政策落實無期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寧可寸土必爭求個小恩小惠,縱使被譏目光如豆,亦總被「得個桔」甚或空手而回來得要好。但將矛盾指向公眾公平嗎? 若以批評政府而言,公眾期望「派糖」,乃原於政府長期缺乏遠見及承擔的社會政策;長遠政策由蘊釀、討論、諮詢至落實執行隨時動輒十數寒暑乃未見樓梯響。相反,當局往往以「不確定」的財政盈餘,推出治標不治本、甚或不治標亦不治本的一次性的短期措施,導致公眾亦也寄以厚望,導致大眾每次也如猜燈謎般,估算財爺有何惠民舉措。
9 F% k3 }( T% ?; N! P9 \9 J# t B5.39.217.76「派糖」固然是聊勝於無,但「吃糖」過多對有損「身體」健康(大眾福祉);長期以「吃糖」解餓脫困,絕非政府施政良策。說到底,公眾最關注的,無疑是公共政策能否長期有效地處理基本需要,回應民生困苦,讓市民感受到生活有保障,民生得以長遠持續發展。民生者,不外乎房屋、教育、醫療、社福等基本生活範疇。- q$ ^* J$ Q; D8 N( d2 s1 z/ r
作為分配公帑的基本規劃,財政預算案僅為推利各項公共政策提供財政手段,市民生活能否獲得保障,全繫於政府能否完善各項公共政策。回顧過去四任行政長官的施政,縱使各特首施政理念或重點有異,惟歷任均強調民生政策的重要性;每份施政報告,行政長官都會強調當局在各項民生政策上投放了多少資源、增加了多少服務,說明當局多重視市民生活。然而,為何公眾仍舊不滿?原因顯而易見,由於每項政策只屬修修補補,政府沒有為各項政策訂立具體目標,以指導如何提供民生服務的量和質;這導致當局一方面強調如何增加資源,一方面各項問題依舊存在,甚或惡化。
9 y% ]1 t; w4 Ltvb now,tvbnow,bttvb舉例來說,每年政府都說增加安老宿位,惟須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人數和輪候時間逐年遞增;當局連年矢言增加醫療開支,惟專科醫療服務輪候時間又屢創新高;社區精神復康服務方面,醫管局推出的個案復康支援計劃,規定每名個案經理跟進五十名精神復康病人,近年比例雖達致一比四十七,惟部份地區比例乃高達一比五十六,與澳洲等地區而言,人手比例更高至一比二十;又譬如按照世衞建議,每一萬人應有一個精神科醫生,意即全港應有七百三十多位精神科醫生,但去年底公私營系統合計僅得三百多人。按人手比例計,英國更較香港多近兩倍。凡此種種,均說明政策缺乏硬指標和具體目標下,服務實在難以改進。在政策缺乏明確願景下,公眾只好退而求其次,落得等待「派糖」的下場,這又豈是社稷之福?除了討論有「派多少糖」、那些人分多少「派糖」外,當局更應思考如何訂立具體政策目標,善用豐厚財儲。不然,應否「派糖」的討論,只會每年預算案公佈前夕縈繞不散。
$ D, b. |5 t" o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