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北京一網打盡 學術期刊遭殃

內地對於海外媒體的控制愈來愈嚴密已非新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新聞媒體的網站屢屢遭到屏蔽,而海外一些學術刊物設在中國的網站則得以「網開一面」,一來讀者群比較窄,二來學術討論的「惡劣影響」不大。公仔箱論壇8 q, P/ D# w" F: \# i4 |# J. ?  B
1 X" |: k, ^; q; v
不過,近日劍橋大學出版社被要求在中國的網站刪除300多篇刊在《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以及100多篇刊在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的文章,事件顯示中國的輿論控制之網,現時連學術討論都不能幸免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5 ^5 b5 E; e' S+ B4 ~
tvb now,tvbnow,bttvb* i1 ^! v  g4 Y: u1 J
事緣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早前要求《中國季刊》中300餘篇,包括六四、文革、西藏和台灣等敏感話題的文章從網站撤回,出版日期涵蓋近數月至1960年代,事件立即引起學術界的強烈反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經濟學專家包定(Christopher Balding)隨即發起請願,希望劍橋大學出版社與學術界面對中國審查時,要挺身而出,行動得到數百人聯署。5.39.217.761 ^  F  ?) L9 o) M+ u1 W' S! I

* G! g1 U$ g. x: h" \)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身為苦主的《中國季刊》總編普林格萊(Tim Pringle)也表達出不滿和失望。他特別指出,這一限制學術自由的做法並非孤立的舉措,而是在整個中國社會繼續實施限制公眾參與討論政策的空間。tvb now,tvbnow,bttvb8 D8 t: L; v4 }9 o& e) z

0 v! j1 `+ M9 ?3 z$ F2 I; J1 ~十九大前草木皆兵
" R, ?( h" o! G# P' O
6 T/ S9 r9 M, s( |$ ^4 ^5 {* y由於強烈的反彈始料不及,劍橋大學出版社最後改變初衷,在中國的網站重新發表《中國季刊》刪除的文章,也未有遵循中國當局的指示,刪除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的文章。
* f. z" S" M- O*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8 x$ u: j& _9 q4 I8 d
面對干預學術自由的抗議聲浪,內地《環球時報》發表文章,辯稱中國是依法行事,無可指摘,強調西方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必須作出適應性調整,西方媒體可以批評這些西方機構為中國市場的「五斗米」折腰,但不能批評中國。. Y! D: b! |1 _8 c" L

# g1 k+ Z5 A" _4 b0 Z  R公仔箱論壇劍橋大學出版社當初為了在中國的商業利益(五斗米)而折腰,後來在外界強大的壓力下才挺直腰板。中國政府對於這種「抗命行為」肯定不會善罷,在中國的網站最終可能遭遇關閉的厄運。# Q9 \2 W7 O" j+ X. d

# Z2 b% l$ c  W+ K8 H3 W5.39.217.76《中國季刊》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術權威,普林格萊強調,《中國季刊》將繼續發表文章,並採用嚴格的雙盲同行評審機制(Double-Blind Peer Review),不考慮文章主題和敏感性。所謂雙盲同行評審機制,是指審者與作者之間互相都不知道彼此身份的匿名評審。5.39.217.761 n$ [% {7 ["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o& `3 x3 w
十九大前,北京草木皆兵,連像《中國季刊》這樣存在已久的學術刊物也寧枉勿縱。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員的水平,相信一定看不明白《中國季刊》與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這些高水平的學術文章。只是他們一見到「六四天安門事件」、「港獨」、「台獨」等字眼就直覺不妥當。0 ]" m5 m. L% n

+ ^3 k+ y% g$ b6 Y4 `! d公仔箱論壇其實,《中國季刊》的文章即使題材敏感,也只是學術討論,普羅大眾不會太感興趣。經過北京審查當局的拙劣打壓後,才引起國際社會以至普羅大眾的關注。
! }" k- T9 t; B: P% Xtvb now,tvbnow,bttvb
3 ]' R0 U0 k5 c& ~; H;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國面臨的問題錯綜複雜,許多矛盾需要釐清。在目前的政治氣候下,大陸學者對這些敏感題材避之則吉。外國專家學者的客觀研究,一來可以填補這個空白,二來可以得到另一個看中國的視角。當局的愚蠢行徑,連這道門也關上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