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儘管每年選修華文語文特選課程的學生比率保持平穩,但學生總數卻因我國生育率下降而逐年減少。
) S6 N( k3 b6 F; T公仔箱論壇教育部受詢時透露,從2014年至2016年,選修華文語文特選(簡稱語特)課程的初級學院學生減少約15%。這與初院生人數的下降形成正比。7 V& y: X4 _5 I% W
儘管如此,2014年至2016年每年選修語特的學生比率,還是維持在總初院生人數的0.8%至0.9%。在同一時期修讀華文相關課程的學生比率也保持穩定。0 ~( T6 ]9 H. d7 u `7 S2 [# Z
報讀雙文化課程學生多出兩倍根據教育部數據,2012年至2016年,每年平均有120名學生選修語特,在同一時期報讀雙文化課程的學生每年平均則有390人,比語特學生多出超過兩倍。
" g L$ R' L5 u9 O由於雙文化課程為期四年,針對中三至高二的學生,語特課程則讓高一和高二生修讀,前者的學生人數顯然更多。然而受訪學者認為,雙文化課程對學生的家長而言或許較有實用性,相信是吸引更多學生修讀的原因。
; |. I3 @4 A4 g0 q3 `! _/ J全國目前有五所中學和初院提供華文語特課程,為德明政府中學、華僑中學(高中部)、裕廊初院、南洋初院和淡馬錫初院。提供雙文化課程的學府則有八所,為南洋女子中學校、華僑中學、德明政府中學、立化中學、公教中學、聖尼各拉女校、新加坡女子學校和諾雅初院。
( \# {8 m% a, a" w9 v8 b; V兩個課程都著重於栽培精通雙語的人才,但語特把更多重心放在文學素養,雙文化課程則旨在培育了解中國又能與西方建立聯繫的雙文化人才。
5 b4 ]/ r3 `, M% f新躍社科大學中華學術中心副主任符詩專博士認為,雙文化課程的實用主義色彩較濃,可能是家長鼓勵孩子修讀的原因。“語特似乎較重視語文掌握和文學鑑賞能力,文學領域不限於中國,也可包含新馬等地的中華文學。雙文化課程則勢必關注文學以外的中國社會、經濟等,面向不太一樣。 ”
# w1 M0 e4 |/ l: ]: L) N& t因此符詩專認為,從實用價值的角度來看,若要二選一,較多學生會傾向於選修雙文化課程。5.39.217.762 S, w$ _. r! x' A, T' s! V# _% Z7 d
儘管如此,裕初後年與先驅初院合併後,將繼續提供語特課程。負責教師袁鳳晶透露,該校這兩年修讀華文語特的學生人數相對穩定,甚至有微增的趨勢。
2 R% \9 Y7 o5 T3 c公仔箱論壇袁鳳晶說,除了課堂上內容,校方也為學生安排多種活動如學習茶道、戲劇課程、新謠比賽、到中國浸濡等,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6 w9 G" u' c9 A- Z: y' G公仔箱論壇裕初高二生陳貞伊(18歲)去年3月到通商中國實習了五天,並在校方安排下到上海浸濡一周。陳貞伊說:“語特除了讓我接觸到雙語環境,也是個溫暖的大家庭。每當有活動,多所初院的學生聚在一起交流互動,讓我們充分擴展社交圈,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_6 \ L9 [# E) n, P# {公仔箱論壇立化中學高二生林映慧(18歲)則秉著對華文的熱愛選修雙文化課程。她說:“這項課程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中國的經濟制度、農民工和環境問題等,也明白整個國際動態。中國正在崛起,能夠掌握好中西方差異非常重要,將來步入社會能在許多行業運用到知識。我們也學習以更宏觀的角度和批判性思維去看待事物。”7 J, n- S- v Y7 L/ [
負責立化中學雙文化課程的特選計劃主任呂家銘透露,學校自2007年推出課程以來,每年的學生人數從30多名增至目前的50多人。一些學生畢業後也選擇到中國念大學,過後再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