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福利5.39.217.769 o" f& A2 k8 Y0 O, Q( r) l
2 Z- }6 s: v- B7 W5 h一個社會是否有人情味,也即是否對社會傳統、社會公義尊重,關鍵是怎樣看待長者。過往殖民地時代,港英本身便是不重視社會傳統、社會公義的政府,不可能期望它對長者有甚麼照顧。香港人在殖民地官員看來,只是廉價勞動力,用完即棄;也因為回歸後殖民地體制大致不變承繼下來,故在退休、安老、醫療的投入長期不足。$ w5 Y3 N% m. q5 I4 M5 s
5.39.217.76( w0 g8 B/ B8 \1 P
梁振英政府相對於曾蔭權政府,是撥亂反正,雖然做得不足,但至少扭轉政策趨勢。梁振英初期以公屋、房屋政策為重心,但去年已預留二千億元推行醫院發展計劃,今年預算案預留三百億元以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都是急社會所需。在人口老化的情況下,得益者最大的是長者和長者家庭。即使有曾俊華任財政司司長的干擾,梁振英政府也逐步順應社會需要而增撥資源投入。
/ m3 ~5 r6 E' {6 M: W% `3 ^- h; Ctvb now,tvbnow,bttvb# _, m( p. I$ L
今年施政報告有一項重要的政策主張──研究公共年金計劃的可行性(當然,最佳的退保方法是全民退保,也最具社會成本效益),方法是公營機構營運終身年金計劃,協助長者將資產轉化為每月穩定的退休收入。雖然減少了長者把資產留給子女,卻可令他們在生時期每月有穩定的退休收入,可安享晚年。遺憾的是只限於公營機構範疇探索,而不是在全社會範圍使每個長者都可以有穩定的終身年金收入。
. y3 Q: O# `- ?7 Z" `* Z5.39.217.765 U' {9 K4 n( i) {% u9 t) v
不過,若能在所有公營機構推行,至少可保障社會不少的長者。有這樣的終身退休收入,也可使政府給其餘長者的退休福利安排,有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