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 欽點特首 後患無窮
+ g( X1 y2 r/ x3 b# }tvb now,tvbnow,bttvb
7 G2 o% J+ N) m4 O4 e" ^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T( I1 b& ~: U
2月6日,本港多家媒體引述「消息人士」指,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兼港澳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中共中央統戰部長孫春蘭,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人大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以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等多名中央官員,於深圳紫荊山莊會見五大商會領袖及建制政黨代表,席間張德江盛讚林鄭月娥愛國愛港、執行力強、是中央唯一支持的特首參選人。張亦主動澄清坊間有報道稱「支持林鄭」屬個張德江、張曉明等個別人士主張的說法,強調這是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對於此舉有幹預選舉之嫌,張德江辯稱,中央只是就選舉表達立場,而非欽點特首,因為特首須經選舉委員會投票產生,中央倘要「欽點「的話,倒不如直接「委任」對方。消息傳來,香港一片譁然,因為這就等於一場球賽還沒有開始,評判已經吹哨子決定輸贏。5.39.217.76: o. u& N# ~, o4 h: J
% C% C; }" y& ]) \# Q: m% ^) y2 H0 @: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首先,這是對《基本法》第45條極其嚴重的踐踏。
9 A' [ Q( R u) o! ?tvb now,tvbnow,bttvb
9 M ~' O/ v) W3 N中共這種預先為比賽定下賽果的做法,使《基本法》第45條的規定徒具形式。第45條提出兩種特首產生辦法,一個是「選舉」,另一個是「協商」,前者比較進取,更承諾最終實現「普選」的目標。後者比較保守。但是,當年在草擬《基本法》時,京、港兩地的草委們根本沒有對「協商」進行過認真的討論,因為北京知道,把「協商」作為一個產生特首的辦法,香港人是無法同意的。所以當時香港委員們建議刪去「協商」這個詞,但內地草委主張保留,他們的理由是:「因為基本法的草擬需要忠於已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但附件一所有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皆涉及選舉,而其中只有提名時或會透過協商,所以「協商」在選舉行政長官中所佔的成分實在是非常之少」(見1988年10月基本法諮詢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諮詢報告第五冊---- 條文總報告》),換言之,保留協商作為產生特首的辦法之一,僅僅是因為要同《中英聯合聲明》保持一致而已,而不是要執行這個保守的辦法。所以當年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集中在選舉,根本沒有人討論協商。: s3 F, g- K+ P: p7 M. U0 m
( u. H3 C* G( Q: K9 V
張德江深圳行的要害,是連保守的「協商」也不如,而是直接欽點。中央同香港之間從來沒有就2017年特首誰屬「協商」過,而是直接表態要大家「選」林鄭月娥。
9 f4 \$ u- q1 s; G4 Ptvb now,tvbnow,bttvb回歸以來,過去所謂的「選舉」,雖然只是小圈子範圍內的「選舉」,但畢竟選委們可以在不同的「建制派」候選人之間行使形式上的選舉權選出特首。如今連這個「形式上的選舉」也沒有,中央從一開始便決定只有誰能當選。這不但違反了「選舉」的精神,連比較保守的「協商」辦法也不如,因為從頭到尾沒有見過中央曾經同香港「協商」過由林鄭月娥出任特首。這既是一個大倒退,也是對《基本法》精神的大踐踏。
; o ^& {) V- X" xtvb now,tvbnow,bttvb( p) k& d3 i& j5 {
過去20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共對《基本法》不斷作出隨心所欲的解讀。張德江最近此舉,是對《基本法》精神和文字的又一次踐踏,離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愈來愈遠。正是因為這種經常性的踐踏,使香港人20年來積累了不少怨憤,最終孕育了「港獨」的思潮。如果中共不改變這種政策,香港難以有安寧,而在這種壓力下產生的新特首,相信也難以管理好香港。tvb now,tvbnow,bttvb3 L0 v5 n/ t' r. E k3 D+ Q: S
9 n, o, `& Y5 \: R+ f8 i1 Stvb now,tvbnow,bttvb其次,換人不換路線,徒勞而無功5.39.217.76) z' U$ p: {; }+ e% C- [
5.39.217.76" Z7 J0 X" {7 J
當梁振英宣佈不連任時,全城奔相走告。當時我就說,高興過後,我們要密切注意北京是「換人換路線」,還是「換人不換路線」。如果是前者,則北京會選擇曾俊華,那麼我們也許可以真的舒一口氣,如果是後者,則它會選擇林鄭月娥,則我們將會是白白高興一場。現在從張德江的言行來判斷,北京是採取「換人不換路線」的方針。所以香港人的苦日子還陸續有來。
D) u- A9 a! @$ }/ T, D5.39.217.76公仔箱論壇5 d* v: S1 M/ c4 L/ L4 n: J4 m0 z9 ~
筆者無意冤枉林鄭月娥。她在第一天表示有意參選時,就表明要延續現行路線,所以人家估計她將執行一條「沒有梁振英的梁振英路線」。什麼是梁振英路線?而中聯辦乃至北京為何要延續這條路線?
) A& ~! I* u* m; V公仔箱論壇
2 c p1 v) U: S B3 `1 {公仔箱論壇筆者曾經歸納梁振英路線為「四化」:兩制漸趨「一國化」、意識形態「大陸化」、「西環治港」常規化、治港班子「左派化」(見 2012年4月19日 本欄)。這條路線明顯地有利於中央及其在港代理人「中聯辦」參與(應作「干預」)香港的日常管治,從而影響香港的自主性及高度自治,並且危及香港各項核心價值乃至政治社會制度的運作。梁振英是這條路線的總負責人,具體執行的就是林鄭。所以當中央決定只支持林鄭時,我們就知道它要的就是這條「沒有梁振英的梁振英路線」。5.39.217.76- R: \% z( E/ Q! Y, o/ R- P: b9 }
' F0 i# `: r7 L( K1 Z+ `2 ~, y在「一國兩制」下,特首是兩制之間的「介面」(interface)。像電腦一樣,若是「介面」失靈,電腦就要死機。特首是否產生其正常的介面功能,就看「兩制」之間的政治利益是否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在過去5年,在梁振英的領導、在林鄭的具體執行下,「兩制」越來越向「一國」傾斜,例如:
; ~0 @( u( k. ^: F+ c5.39.217.765.39.217.76) X' u# I- {- Z, i. M' R# c8 N
4 L5 a/ F& x! @$ q$ A/ e D- b
一,他們都是在思想感情上不敢表露親香港的。最具體的例子是兩人均回避一個本身並非政治性的問題:在香港和中國隊比賽時支持哪一方。連在無關政治立場的問題上他們都不敢旗幟鮮明地支持香港,這說明他們的屁股坐在哪一面。對這樣的特首,您能期待他(她)處處出來撐香港嗎?
+ H0 ?8 |3 P% X Ltvb now,tvbnow,bttvb) U8 ^7 H; w& J+ v
二,在處事時往往先考慮北京的利益,再考慮香港。在西九故宮博物館一事上表露無遺。林鄭之所以要保密做到「滴水不漏」的目的原來是恐怕反對聲音會令北京尷尬,而不是考慮應該先諮詢香港人的意見,畢竟該項目是用香港人的錢(馬會的錢最終也是香港人的錢)來興建。
" S! V& S# E$ G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t' O; L: P+ c5 ^ C
三,當大陸明顯有違背「一國兩制」的行為時,完全不敢理直氣壯地提出抗議或抗辯。跨境執法事情一再發生(李波、肖建華),作為特首固然噤若寒蟬,作為公務員之首的林鄭,目睹其下屬職權(警隊、海關、出入境)屢屢遭公然踐踏而毫無作為。
; k R, K; N8 h J公仔箱論壇9 Y+ j2 N; q- S
四,當大陸和香港在政治問題上出現明顯矛盾時,他們是毫不猶豫地站在大陸的立場來壓服香港。這一點筆者特別唏噓。30年前當北京首次提出「一國兩制」時,當年的香港政治人物例必被記者追問一個問題:當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有衝突時你會站在那一邊?大家的答案必定是:「堅決站在香港一邊」。如今我們看到的現實,是他們都站在北京一邊來說服或者壓服香港人接受,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政改問題。以前的特首,雖然也只能唯北京之命是從,但總算都有點勇氣和良知提出香港人的想法。董建華在其第一任內就成功說服北京不要急於為23條立法。曾蔭權雖然迫於北京壓力,無法履行其在政改大展拳腳、「玩鋪勁」的承諾,但總也算爭取到「超級區議會」這個促使政改向前走一步的改革。可是在林鄭作為政改方案草擬者,完全不願意面對香港人不接受人大「8.31」框架的事實,硬要通過一個以「8.31」框架為基礎的政改方案。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e3 S6 L: p) Z
6 {. E9 a3 {- f5 M4 `
五,當大陸屢屢違背《基本法》的精神和文字時,完全看不到他們出來捍衛《基本法》的行動。例如當北京發表香港白皮書,實質性地修改了《基本法》時,他們對民間提出的反對聲音都置若罔聞,還訓斥外國不要就白皮書「說三道四」。
5 h2 H( U& C, T6 p公仔箱論壇
/ j9 U& w# N7 W: T(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梁振英執政前,筆者曾預測,他的路線必然會為香港帶來嚴重的社會動盪(見《震盪在前 請大家坐穩一點!》,刊2012年05月17日本欄),持續79天的雨傘運動和去年春節的旺角騷亂事件,證明筆者預測的準確。所以,林鄭要延續梁振英路線,香港就難以有安寧。中央此時大力催谷林鄭,換人不換路線,肯定無助於改善中央和特區的關係,無助於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