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京報:馬雲不是去美“納貢”,更像去“擴張”

美國時間星期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討論阿里巴巴最新的美國發展計劃。美媒稱,其中包括未來五年在美國創造100萬個就業崗位。
/ O, K8 M* d2 j3 ]3 M* [
7 |+ |. p& B# `8 H4 k公仔箱論壇  在此之前,特朗普與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等亞洲企業家做過類似會晤。孫正義也曾承諾在美擴大投資,為美國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但從目前已有的消息看,馬雲所描繪的投資計劃似乎是這一系列方案中規模最大的。
. p: M  J% D# i8 O9 ~;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 k+ I7 ^7 G, A5.39.217.76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把擴大美國就業當成了對外釋放各種信號的重中之重。他在與蔡英文通電話後質疑美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時,同時希望中國在貿易上做讓步。很多人懷疑,特朗普展示對華強硬姿態的主要目的是想營造美國對華施壓的更多籌碼,迫使中國在經貿上對美進一步妥協,幫助他實現為美增加就業的承諾。
" q0 L1 t, M, o2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A! H# H- h8 \) Y, C  N! R3 \+ ^
  儘管中方肯定與特朗普團隊有溝通,但是馬雲是公開見諸媒體的、與特朗普會面的第一位大陸中國有影響力的人物。馬雲大概也是特朗普最想見的中國企業家,因為馬雲的確能夠在美國創造工作。tvb now,tvbnow,bttvb8 H3 y/ {* i  F6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Z( a1 t# u5 h7 F2 q$ M
  阿里巴巴是中國“互聯網+”戰略中最活躍的角色之一,它是推動中國社會面貌變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不過,馬雲不像是帶著阿里巴巴去美國向特朗普“納貢”,他更像是去“擴張”。阿里巴巴以中國為基礎,以全球為舞台的事業格局已初成輪廓,如果其在美國的發展取得成功,將把中美兩國經濟更緊密地聯繫起來,很可能成為兩大經濟體雙贏的最新成功案例。
$ I) F  a. a0 D% u1 [6 r" A& x7 _$ k4 v; @# A* L
  在見面之後,特朗普和馬雲都對會談結果表示滿意,並相互做了讚揚。特朗普尤其表示,他和馬雲要一起“做一些大事情”。當然,這種“大事情”必然也是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彼此之間的。
. f8 N& n6 G0 Y- H5.39.217.76
3 A  L  o6 T/ F3 {  現代經濟合作只能是互利的,而不可能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劫掠。對單方有利的經濟關係很難開展起來,即使勉強開展起來,也不可能持續。阿里巴巴如能在美國大規模開展業務,將會盤活美國的中小企業,進一步刺激美國農業,但幫助創造美國就業新局面的同時,並不會損失中國的就業機會。阿里巴巴似乎志在重新整合全球商業網絡,它若成功,將意味著書寫世界各國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關係,那更可能是一個多贏格局。8 C: m+ c# w$ E& ^) X, b

5 W# C/ K5 t8 t8 _! L+ k' Mtvb now,tvbnow,bttvb  只要美國換一種思路,中國很多企業都願意進入美國市場,它們不光是在美銷售產品,也能為美國創造就業,例如華為等中國公司長期被擋在美國市場之外。另外美國對華出口限制過於嚴苛,這減少了美國高科技公司在其國內創造高收入崗位的機會。tvb now,tvbnow,bttvb# Z5 S! c( v! F/ U
公仔箱論壇! y, D& x: R/ g& I
  一些美國人一直認為美方在同中國的經貿合作中吃虧了,這是短視之見。國際分工是自然形成的,不可能靠硬掰來扭轉。如果強行讓已不適合美國的製造業回流,就好比中國把技術尚不成熟、因而造價高昂的國產芯片強行裝進電腦和手機裡一樣。中國很想高科技產品國產化,但一時做不到。美國也不能指望搞贏者通吃。& a/ `" x+ i5 E- M0 ?. }

* I6 X* l* z: _( A  z+ D公仔箱論壇  特朗普恐怕要帶著理性同中國談生意,那樣的話他的觀察和判斷將更客觀,更容易在雙贏的基礎上實現美國的利益。強硬不是通向繁榮的捷徑,能夠發現對大家都有利的角度和線索,並且善用之,必將是21世紀國際關係最受推崇的主旋律。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