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辯雙方擇日庭審一改再改 法官:辯方不存在故意拖延
$ o2 \& ?# r6 D: b' Z5.39.217.76 5.39.217.76" X. z0 \$ e- _, P0 e+ c
5.39.217.763 m. E' y- T* o2 R8 O" g
據案情顯示,獲撤控的亞裔男子醉駕案首次庭審於2016年4月18日展開,但未按計劃完成後,控辯雙方會同法庭協調人商議續審時間,協調人共提出5月16日至8月8日之間共10個可供選擇日期,其中辯方律師在7個日期不能出庭,檢控官則在3個日期不能出庭。雙方最終確定於8月19日再開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l- T2 j# L# f9 y3 H/ |: }
8 Z+ n# l. |" L; R7 L( \tvb now,tvbnow,bttvb但檢控官很快發現他8月19日已安排其他案件。法庭協調人於是再提出3個開庭時間供雙方選擇,分別是6月14日、8月26日及10月3日。但控方在這3個日期均不能出庭,在10月3日至11月18日之間也沒時間。雙方能選擇的最早日期是11月18日。tvb now,tvbnow,bttvb* X q, x( t4 Y! ?- m# u. `
) R: _% \. G- i" Y! _' {期間法官指出,11月才開庭不能接受,要求控方於8月19日出庭,或指派其他檢控官代為出庭。但實際上8月19日仍未能如期開庭。此後法庭協調人再提出一系列時間,但辯方律師均不能出庭。在此情況下,雙方最終定於11月3日開庭。被告據此依憲法權利11(b)受侵害為由,提出中止審訊。tvb now,tvbnow,bttvb: {# u* r+ T' I0 M# H3 c; F) q' o
! O, C1 y. W; O) }tvb now,tvbnow,bttvb採取逐段分析釐清責任: o( c8 y& _' s7 s& q/ b
6 L; \* ?* G2 V% s3 Q. y本案主審法官指出,辯護律師並不存在主觀上故意拖延開庭,或故意阻止法庭程序進行的情況,但仍要考慮其行為在客觀上是否造成拖延開庭。高院案例判決中指出,如果法庭和檢控官均可以出庭,但因辯護律師的日程安排無法出庭,則延誤責任應屬於辯方。這一段延誤應該由法庭和檢控官均可以出庭之日算起,至下一次3方均可出庭的日期為止。
. e) x$ z) R8 [5 L9 S8 S公仔箱論壇# I1 u* ?* q+ I4 C
若只是因辯方律師不克出庭造成延誤,責任歸屬仍算簡單,實際情況可能更複雜。比如表面上是因為辯護律師的原因無法開庭,造成延誤,但在同一時段內,檢控方也沒能排出日程出庭,在這種情況下,責任誰屬就更費思量。本案主審法官採取逐段分析的方式釐清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