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電/8月4日,有媒體發表文章《發改委:這些城市可發放購房補貼》,稱國家發改委8月3日在其官方網站發文表示商品房庫存較大城市,可採取發放購房補貼、先租後售、與政府共有產權等方式促進居民購房。對此,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是部門提出的下一步建議,並不代表一定會實行。
: G& f2 q- X.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7 j' |' b( N0 ?7 _
儘管“購房補貼”相關內容的表述很快就被删除,但由此引發的社會焦慮並沒有消除。公眾擔心,一旦政府財政資金強勢進入房地產市場,其所帶來的市場震蕩,絕非完成“去庫存”任務那麼簡單。很有可能,這一“積極”的財政政策傳遞到市場之後,會發生有意無意的扭曲,進而持續推高房價,並成為新一輪樓市亢奮的肇源。 * n* d1 c2 D7 x: n
( c4 |1 @; E( h% C A3 D5.39.217.76 目前出現的各地商品房“高庫存”現狀,並非市場真實需求的反映,而更多是地方政府為了獲取土地出讓利益與地產商合謀的產物。無論是此前風行一時的“經營城市”,還是後來的人為造城、做大城市規模,都是地方政府以行政力量推波助瀾的結果,一味縱容也助長了開發商更大的貪婪與狂熱。 tvb now,tvbnow,bttvb8 ?* ]( a1 ], ^5 s9 s% U
7 M& R/ o$ f( o( F1 D2 stvb now,tvbnow,bttvb 眼下,政府應該反思以往對地產的過度依賴,改變“土地財政”偏好,真正從治理層面考量應該如何“去庫存”。比如,不妨實事求是核定城市規模,並從控制土地供給入手,採用市場手段消化過剩等等。那種動輒“砸錢”的做法,說到底是一種行政權力導致的幻覺,不僅妨害社會的公平正義,也是財政資金的錯配。
3 [. ^* e9 F$ U% l9 F' A$ h- ltvb now,tvbnow,bttvb A3 `4 Q5 x! i+ [ m
一個城市能夠消化多少商品房,民眾能夠承受什麼樣的房價,並非總是有無限的彈性,而往往有一個底線,市場終究早晚要飽和的,若是逾越了這一底線,就會產生過剩。同樣,既然“庫存”是一個長期的累積過程,則“去庫存”也應該立足長期,多措並舉,徐圖進境,而不是急功近利,畢其功於一役。 公仔箱論壇! @: u. d; A3 _& n& c$ A
Z% j5 @" W y4 I* O# ^/ K7 [
此外,動用公共財政補貼購房,也未必能夠讓百姓真正獲益。商品房定價本來就是市場行為,是一種動態的價格呈現。這樣,政府補貼進來,非但不可能真正抵達購房的百姓,還會成為房企的溢出利潤。也即,這些財政資金很可能為房企注入強心劑,刺激市場產生某種幻覺,進而炒熱樓市。 ' E5 M5 b- o8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4 h4 I( [8 ?# G1 ?- q& V
今年以來,不少地方曾先後實施購房補貼政策。今年4月份,四川省蓬安縣出台購房財政補貼政策,規定購房在140平方米(含140平方米)以內,由縣財政一次性給予200元/㎡購房補貼;今年3月,沈陽也發布《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涉及稅費補貼等多項優惠政策。
0 i3 y; F* D* V7 P2 x% y! \5.39.217.765 V+ Z& r5 e& `0 q( d+ s3 k- m$ J: N
儘管這些政策也一度產生明顯效果,但從長遠看,則是不可持續的。一則財政補貼原本有限,難以為繼;再則在房價畸高的情勢下,亦屬杯水車薪。更不要說在眾多民生政策尚未完全落實,甚至還有民眾尚未脫貧的語境下,政府拿出大筆財政資金補貼買房,其正義性也飽受質疑。
' `; B4 L# @6 t; m) c8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a, @5 Z, ~3 u# \! L
吊詭的是,一方面地方政府熱衷於發放購房補貼,以行政力量“去庫存”;而另一方面,作為解決低收入群體的重要路徑,多地的廉租房公租房安居房卻推進緩慢。據《新京報》今日報道,截至2016年6月,北京2012年列入開工建設計劃的公租房項目中,有11548套沒有竣工,分配入住率僅為20.64%。
- N$ r' X7 n$ c1 Y$ R" R公仔箱論壇
- @! o+ g p1 ~/ V& F. e 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地方政府心心念念所系的,仍是可以獲取巨量土地出讓收益的“土地財政”。果如此,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財政資金,也不可能達到“去庫存”的政策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