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同場加映﹕今年六四思文革——讀馮客的「人民三部曲」(下)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6-5 11:37 PM 編輯 公仔箱論壇* v7 R* \) q! w0 A: B0 b
5 h, u+ t! l; U# F1 i0 [  Y! {! T
同場加映﹕今年六四思文革——讀馮客的「人民三部曲」(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7 }" F( b# x/ B
文﹕阿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c  c3 l6 ~/ y7 ?9 Z+ t
5 v; \2 E1 g+ b; r, f6 c
文革五十周年, 學界和文化界掀起一陣回顧文革的風潮。一下子,紅光瀉地、人頭鋪城的影像,栩栩如生映眼簾;批鬥的兇暴、人吃人的殘虐、獨裁者的冷血,最泯滅人性的極端暴行被大肆渲染,整段歷史彷彿離我們所熟知的人性有萬丈遠——或也許,它也展顯了我們所一直恐懼的、未知未見的人性質地。5.39.217.76( b+ ?4 \! r: X
具深度和廣度的文革回顧人皆樂見,回溯歷史總能淬煉智慧。然而,在眾多分析討論中,筆者苦苦思索的問題卻還是懸而未決;到底怎樣的情景力量和社會脈絡,能把尋常的人擠壓或誘惑到「瘋狂邊緣」?而這些客觀條件,有多少在當下的社會日常中暗隱潛藏,讓我們——在「十 年浩劫」史觀下認識文革並對其種種深惡痛絕的、「隔在對岸遠眺廢墟」的人,也有重蹈其覆轍的可能。
* `) f3 X. o; ^7 ~8 g& g'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7 F5 o2 S: U# F9 f' R5 n; j
馮客的「人民三部曲」最終章——《文化大 革命:一部人民的歷史,1962-1976》(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 People's History 1962-1976)迎着文革50周年問世。馮客把整段文革史分為四個時段,他對文革的呈現及觀點繼承了近代批判文革的史觀;雖沒有表明指控,但讀者不難發現作者在書中突出了毛澤東以及中共權力核心對釀成文革浩劫的主要重責。在展示千絲萬縷的政局的同時,馮客總能穿插着一個個具檔案佐證的小民故事,和沉浸 在革命狂潮下的生活日常,鋪墊出起伏有致,寬細分明的歷史景象,也的確是還原了那火紅時代的一部分「人民的歷史」(People's History)。
) ?# k/ X0 m. F9 Ctvb now,tvbnow,bttvb
9 ~( W- T# f2 b+ n9 Ttvb now,tvbnow,bttvb
比起分析政治爭鬥的起源,或是當權者的鈎心鬥角,筆者更喜歡撿拾那些看起來不值一哂的「歷史沙石」——那些在權力下乍晦乍爍的生民百態:不和諧的、狼狽的、 失態的、細碎的、髒亂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所有在歷史主調和個人崇高卻又有時略顯虛偽的講述中隱去的部分,和那些沒法輕易賦予意義的種種,才令歷史有了質感。
* H: ]- ?2 k% l8 i) h公仔箱論壇
4 b, O$ a: t9 _/ S9 q9 rtvb now,tvbnow,bttvb
沉溺與瘋狂沙石也是歷史
4 C( j! D) l* u7 @* x/ ~' M4 W$ h

* \; @6 D1 v0 @$ P; }'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有幾件沙石,可堪玩味。在文革之初,全國上下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陷入頂峰,毛澤東的「周邊商品」全國熱賣:毛澤東徽章、石膏像、毛語錄等成為革命人民的「寶具」。為印刷毛語錄,工廠耗盡所有的紙張,甚至停印所有「不必要」的書籍;上海的塑膠工廠停止 生產塑膠日用品,以挪出原材料為製作《毛語錄》上的塑膠紅色封面;鑲有毛澤東肖像的徽章成為眾人,特別是紅衛兵追捧的身分象徵,人們以收集最多和最珍貴的徽章為榮;全國工廠大量生產鋁質徽章以滿足人民的欲望和供應黑市炒賣,不單是日常用的鋁質家具,即便是工廠的鋁原材料都被用作製造徽章,以致毛澤東也不得 不在1969年大喊「還我飛機!」才能抑止徽章熱潮。在社會主義高張、人人要「打倒走資派」的年代,為毛主席的周邊商品定價是最棘手的事,可堪是「哲學問題」。一尊毛主席的18厘米站立石膏像,單在上海各地已賣不同價錢,經民眾投訴後,一律定價0.37元人民幣,然而一些商店還是會以「打折」吸客。tvb now,tvbnow,bttvb& P5 C5 U- Y- w, F. ^
凡此種種說不出大道理,卻是側寫了革命的熱潮,與熱潮中的毫不自覺:口裏喊的是打倒資本主義,所作所為卻遵循着資本主義邏輯,而官方甚至參與其中。這樣的道理很顯明:只要是選「對」邊、為「對」的東西沉溺和瘋狂,所有原則、理念和價值,皆可摒棄。公仔箱論壇2 m; W) {& Z6 k% }! Y, B
5.39.217.764 d, C2 U& O% r; N4 L& v
在 歷史上的紅衛兵,是好勇鬥狠的加害者,批鬥抄家打殺搶,無所不為。然而是什麼令年輕學子蛻變成兇悍的劊子手?年輕人的質性如何與殘暴扯上關係?書中幾個描述紅衛兵的場景令人觸動。1969年的9月,各地被選中的紅衛兵擠上火車,離鄉別井起程往北京為見毛主席一面。在火車上,各人高唱革命歌曲,交換着彼此的 故事,興奮之時就以果皮和花生殼互擲嬉耍,彷彿是一首初秋的青春頌,沒人預感到火車盡頭的紅色風暴。火車向祖國的心臟直貫,車內的空間隨着增多的人數逐漸縮小,青年開始因為空間不足而爭執,繼而打鬥;人們塞滿所有位置,馬桶堆滿排泄物,傳出惡臭;在這樣惡劣的環境,卻沒有任何一人敢下車——這般下站了,沒 人保證你能再上車。好不容易到天安門,為等毛主席在城樓露一面,一等就是大半天,等着等着腳邊就出現了一個個尿坑。紅衛兵被告誡必須綁緊他們的鞋子,但許多人依然在遊行中失掉鞋履;被弄丟的鞋子,在體育館裏堆成小山,一個個穿著襪子的紅衛兵走在其上尋找自己的失鞋。5.39.217.76' Q0 I* g) [$ f, I$ |0 f
閉目抽打「階級敵人」tvb now,tvbnow,bttvb2 ?% F- u% E6 F" j

, U8 o$ D) W  y- V# ?2 Etvb now,tvbnow,bttvb一 個紅衛兵回憶到,她看着高中同學脫下皮帶,開始一下下抽打着眼前的男人,直至他衣服浸血的場面,她看呆了,但她自覺不能退出,還參與其中。在她開始抽打「階級敵人」的時候,她不望他們的眼,閉上雙目幻想對方將要重建萬惡的舊社會;後來,她便習慣了鮮紅,手機械般揮動,腦裏空白一片。又一個紅衛兵,當暴力 在他的學校爆發時,他刻意保持距離,但後期也加入了批鬥陣營,更是打人打得最兇狠的一個,他形容自己像隻動物,一直打,直到拳頭發痛為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 T/ a7 y" x. K& V' ^3 y

! H: `6 I6 V) r2 N5 D: M- x1 W! E5.39.217.76在 「好勇鬥狠」、「渴慕權力」的同時,自稱「紅衛兵」的青少年,年輕、純真、狼狽、迷茫、懦弱、躁動、懵懂,卻一腔要幹大事的熱血。他們為自己的出身而驕傲,卻未有實力承載高漲的傲氣;他們善於搬用理論爭戰,卻不能把理論概念抱持的價值在生活中實踐;他們兇悍同時脆弱,洞悉世情的自信和對舊社會盲目的憎恨 埋沒了他們念茲在茲的美好將來。
7 k* G7 Z: K, w4 T

7 D% y7 E5 V6 `" i0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每一代的青少年都會被上一代打壓,恍如定律。當青年人起來反抗年長者的壓迫時,卻往往被扣上「紅衛兵」的帽子,抗爭與文革被相提並論。不少人挪用文革作比喻以反擊敵人的批評,然而一些魑魅魍魎卻也隱隱透着文革的氣息。到底如何分辨?而文革又真能與現世的種種相 比對照嗎?它可以是比喻嗎?抑或,它應該成為警惕?
, ~6 m! E5 v3 K

* }  u3 `5 Z  c* C0 G公仔箱論壇「文革」作為永恆的比喻/警惕
. j4 y! T6 f0 f/ V6 L& y9 V公仔箱論壇
2 C9 Y, P( B. {$ ~! g  ^! d
這就連繫到筆者思索的疑問:到底怎樣的情景力量和社會脈絡,能把尋常的人擠壓或誘惑到「瘋狂邊緣」?馮客的書雖未能完全解答這問題,但筆者也嘗試在海量的大小事件中也整理出一些暴力得以出現的脈絡 和條件:在上者或當權者的認可和加持:精神領袖毛澤東的一句有如聖旨的「造反有理」、中共當權派的大力加許鼓勵,都是紅衛兵的權力來源;政策支持:紅衛兵能穿州過省到各地進行批鬥工作,所有的旅費支出都由國家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埋單,而在軍隊和警察的不干預政策下,暴力和騷亂蔓延全國;出身論:國家把出身論 根植到社會生活,無孔不入,日常生活大小事務都要講求出身,是紅是黑與生俱來,以致於根正苗紅的人,特別是紅衛兵一代往往以「出身」為傲,而出身不好的人往往被扣上各式各樣的帽子:「走資派」、「反革命」等,這些名詞漸漸成為沒有意涵的標籤,只有打擊他者、合理化暴力的作用;敵我鬥爭的文化:毛澤東延續了 建國前的延安鬥爭模式,在建國後多次重複使用,文革更是把鬥爭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單在紅衛兵與「反革命分子」之間,也在各派紅衛兵之內,在非友即敵的世界裏,敵人被視為可以也是理應被擊潰的他者,是十惡不赦的「漢奸」、「走狗」、「間諜」,是「妓女」、「婊子」,不亞於「鴇母龜公」,在鬥爭之中,不追 求共識,只追求鬥垮對方;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不少人以革命之名,報私怨為實,私怨的生成,可能是歷史使然,例如被國民黨殺害至親的紅衛兵趁機打擊前國民黨黨員,也有以往在政治運動中被迫害的人向批鬥者報復,甚或是在日常交往或社會經濟不平等之下而生的妒忌和恨意,或乾脆的貪婪自肥——就如那個在廣場上以 搶來的望遠鏡觀看毛澤東揮手的紅衛兵。此外,還有一些條件不屬體制卻被體制的當權者操縱,那是人性——縱容針對個人或弱勢者的暴力與謬論的朋黨文化,朋比 膠固,「圍爐取暖」;躁動而武斷,對嚴肅歷史和學問的排斥與貶抑,更甚是毫無根據而作的破壞;最後,也許人就是有一種要鬥垮他者的狠勁,不分年齡,不分派別,不分性別和種族,只要條件允許,狠惡的天性就張牙舞爪。tvb now,tvbnow,bttvb  |1 w# A# `9 N; V" [- X
閱讀歷史上的集體人禍,例如大屠殺、種族清洗和大規模的政治鬥爭,異常吸引,因它們符合了所有引人入勝的條件:血腥、邪惡、瘋狂,最重要是黑白分明,讀者坐在歷史學家為其挑選的安舒位置,靠在正義的雅座,去觀看當時的人的苦難,為被 害者感慨,對加害者憎惡,落落大方的站在時間賜予的道德高地,針砭當年的人事物。實在,在閱讀文革時,筆者除了追問上述問題外,也在不斷敲問己身:如果我身處在文革的場景下,我會是怎樣的人?3 ]$ J- i3 V4 U, h4 @& P1 @+ O
tvb now,tvbnow,bttvb+ f# @0 N8 B  Q7 t* l; E
也許,文革離我們,從來不遠;它不一定完完整整的重現,但它的身影,也不止於顯現在「隔岸的廢墟」,卻是無時無刻的乘勢而來。這又令人憶起史丹福監獄實驗。社會心理學家PhilipG. Zimbardo在《路西法效應》曾指出,該實驗的意涵,在於揭示「一個平凡、正常且心智健全的年輕人屈從於行為發生脈絡中的內在社會力的可能極限,或者說會被誘惑到什麼程度……善惡之間的界限原本被認為是牢不可破,但我們卻證明,這條線其實相當脆弱。」
7 w& I, Z1 l2 c( ~3 utvb now,tvbnow,bttvb! m9 k7 k: \; |1 }& \%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G6 \; o/ F0 Q6 a* |" \! c
tvb now,tvbnow,bttvb( [3 Z/ f1 M2 p* t
tvb now,tvbnow,bttvb3 t" B! S& J  o  y2 Z

6 T* s/ d1 p" }* l7 S0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o2 n( Q5 i; w$ R! S( z3 G# a
馮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