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5-30 12:31 AM 編輯 公仔箱論壇1 E* r: C' z' v,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C& h2 V' y& X: K; C- r8 ~
家明雜感﹕《天安門》重遇記——給電影學院同學的一封信
9 v, n9 N0 B2 H% A, P& D" d0 ntvb now,tvbnow,bttvb文﹕家明
( a0 u l& p: u i1 s
$ o: E- s) h1 W* B. o# Ktvb now,tvbnow,bttvb
7 v, t$ }: Q6 f$ O5 ]% E親愛的電影學院同學:5.39.217.76! H! K8 A3 v0 v6 G& u6 g
/ b3 E3 O. e( y) p5 a/ \$ R* p
那天《天安門》放映完畢,看見你們一臉茫然,坦白說我至今還有點不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3 q5 j8 ` n2 i% M4 V/ c4 P
tvb now,tvbnow,bttvb& N) n) Q1 R' R" P+ f3 B; k7 a
不曉得是事件你們不熟悉,還是影片把來龍去脈說得太詳細,當中的誰是誰非、莫衷一是來得太震撼,一下子反應不過來?還是,又到學期末了,大量功課及死線接踵而來,工作量把你們逼得透不過氣,再沒餘力觀賞及談論電影。
) K9 A) h' W% V6 ctvb now,tvbnow,bttvb
) t+ Y( t- t. g5.39.217.76當 然,我心裏最不希望的是,你們像坊間一些年輕人的說法一樣,因為自己是九十後,沒見證過1989年、六四事件,覺得事不關己,或說它不過是歷史芸芸不幸事 故的其中一樁。別人我不敢說,但念電影準不能沒有同理心吧?若說個人經歷才是一切,那我們活在自己世界好了,幹嗎看那麼多故事?
% ^2 {/ Y; N1 h9 x' [, {5 P
" ~: i$ F( y) |0 D公仔箱論壇應該不會 的。若有人抱這種心態,恐怕早就吃不消,退學了。來到這裏,誰不是從第一年開始,修讀一個又一個影史、電影欣賞課?看各種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電影?剛開始或許有點接受不了,但漸漸應該明白樂趣所在。學校裏,不少同學揚言喜歡楊德昌,楊的遺作《一一》很多人看過。《一一》提到電影發明後,我們的生活經驗至 少是從前的兩倍。就拿我們這學期的觀影課為例,《娘妻母》、《青春殘酷物語》同是日本六十年代,角色及戲味已經南轅北轍了。吾生也有涯,電影卻無涯。我總覺得我們對故事的渴求,源自「個人經驗」的不厭足(是以「虛擬真實」與「網上身分」始大行其道)。那麼,還有什麼比透過電影了解人、認識世界更有趣呢?
6 r6 a$ K* I! u( N1 h& b' O5.39.217.76
& e7 B, G/ U/ |+ V4 f. n# J公仔箱論壇應該不會的。《天安門》映後討論氣氛雖冷淡,但下課後還是有位同學悄悄跟我說,感謝我們選了這部片,她從小在外地受教育,以前不大知道六四,看完本片算是認識了。
; f. C6 W6 _ Z8 P& ^" g! y
; {4 H4 @: o' [當 天,我本想再加把勁的推銷說,《天安門》載譽回來乃時也命也,我們得睹是緣分,是福氣。影片很多年前由舒琪老師的公司發行。舒琪倒是兩周前才發現,原來電影拷貝遺落在藝術中心。我第一個反應是OMG!小小一片DVD才會遺漏吧,想不到大大本的菲林拷貝亦然,而且一別經年。不是因為藝術中心的影院最近裝修,恐怕影片不會「出土」;影片不出土,我們也沒有機會看到。《天安門》是1995年的影片,舒琪說,九七回歸前影片在新華戲院公映,回歸後藝術中心每年六四前後皆放映,幾年後停止了,然後拷貝一直留在那裏。屈指一算,少說已有十三到十五年,舒琪說是奇譚。我恐怕有十多年沒看了,今天重看,溫故而知新。《天安 門》的菲林幾乎沒花痕,廿年前的影像給凝結了。對,影片有網上版,但在偌大的銀幕觀看,跟YouTube上比較完全兩碼子事,看的投入,戲裏細節更清楚。 一切像冥冥中安排,影片保留了最佳狀態,靜候跟我們見面這一天。它被「雪藏」的時候,座上同學恐怕只有幾歲呢。
) \, Z: @* c/ D/ X$ {. q5.39.217.76( w4 t2 T( b" S6 e* o8 {: J/ v
《天安門》的「出土」不多不 少,剛好在我們的學年尾聲。亦是每年春夏之交,貼近六月四日的時候。你們也許知道,過去廿年來,「六四」是令無數港人(包括我輩)心有戚戚焉的敏感日子。《天安門》像記當頭棒喝,提醒我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尤其是,在今年更多人嚷着別再悼念,事件跟我們無關,拷貝來得合時。它是多詳盡的八九民運紀錄 啊!導演Carma Hinton是個中國通,漢語非常流利。她跟丈夫RichardGordon有條不紊,爬梳大量資料,在影片開始時,嘗試把八九民運放進中國當代歷史的脈絡,由五四運動、開國大典,整肅運動、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一路說來。單看天安門廣場已不堪回首,它側記了多少國人的血與淚,1919年的五四,五十年代擴建、豎立人民英雄紀念碑,文革老毛見紅衛兵;1976年四五天 安門事件,先被定調再得平反。然後是八九被學生佔領,最後以血腥鎮壓結終。《天安門》儘管呈現了八九民運受爭議一面,但其結語是很明確的:清場後,天安門廣場回復平靜,官民整齊列隊,向暴力鎮壓過程中犧牲的軍隊「烈士」致哀。「官方」的說法是,天安門廣場再次回到「人民」手裏。電影此時配上《血染的風 采》,畫面接上哭着控訴的丁子霖,她等天安門母親,兒子或親人死得不明不白,直到今天仍不可公開拜祭悼念。丁說:「什麼中國的花朵、中國的未來呀,當你們認為黨國需要的時候,子彈、坦克都可以上來。」
) p4 P% B$ Y" A! T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c5 B: ]1 c: }
看 見極權的荒謬,誰不齒冷?看到六四屠城夜屍橫遍地,軍隊竟動用實彈,然而民眾仍堅持聚集,甚至向稍息的冷血部隊舉起勝利手勢抗議的時候,誰不動容?我們讀書,除了求往後一官半職、安穩生活,最重要還是明事理吧?怎麼有些人好像愈讀愈糊塗的?說《天安門》「過去」,不盡然,很多受訪者至今仍活躍、被囚(像劉 曉波),一些人則去向未明,但看片總有種在網上查查他們下落的衝動,好奇像工人呂京花有沒有跟襁褓的女兒團聚。說《天安門》是「別人」的故事也不對,影片述及香港的「民主歌聲獻中華」,按影片敘事因果,港人捐獻的物資似乎對運動有不少影響。更不用說,「八九」影響了整整一代港人,有的移民,有的走進公民社 會,更多的沒齒難忘。說起來很「老氣」吧,我中學時代最難忘的亦是八九民運,六四翌日全校停課,我們在禮堂集會,高年級同學臂纏黑紗,中史老師在台上說中國當代史。即使你是雨傘一代,《天安門》描寫佔領運動的曠日彌久,由激情到潰散,要不要大台、名人效應、應不應唱歌跳舞等等。回看太感慨了,那都是廿年前 初看時沒有的體驗。
) }- G. j1 l3 S/ Y6 F
4 [1 p; L8 g$ j1 o6 L1 r1 H' E) X- f公仔箱論壇今年碰巧又是文革五十年。提起文革,《天安門》放映後有同學提到《八九點鐘的太陽》,那也是Carma Hinton及Richard Gordon的作品。對了,同學們,你們在二年級有紀錄片的必修課,在開拍自己習作前總要觀摩大量經典作品。你們一定同意,紀錄片說人的故事,沒有好奇心、同理心,不懂得等待、細心觀察別人的生活,如何拍得來?若自身經驗以外的皆虛妄,我們何必大費周章去看及拍紀錄片?1 i% z2 S" s2 x2 J, c) |# G) _
告訴你們一件小趣 事。你知道我們學院的碩士課人不多,今年卻蠻多波折的。其一原因是,我們選了英國電影雜誌《視與聽》2012年的經典片單來研讀,遇上幾部非常冗長的影 片。學期初同學看到片單都苦笑了,他們職責之一是把影片的分場弄出來,但見名單上有七個多小時的匈牙利片《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十個小時 的紀錄片《大浩劫》(Shoah),負責的同學幾乎崩潰了。不過,昨天課程完結了,我想同學會覺得學習沒有白費。不是這個機會,我們準沒機會去看及問,有些導演為什麼一直拍一直拍,《撒旦探戈》也好,《主婦日誌》(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Bruxelles)也好,他們怎麼不剪?不像一般電影課堂所說的,要去蕪存菁、要懂得省略?長鏡頭怎樣領我們走進真實、走進人物的世界?最有得着,想必是負責《大浩劫》的同學吧,十個小時關於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片,別樹一幟,完全不用歷史片段,只把鏡頭對準一個個倖存者及黨衛軍,跟他們訪談、拍他們真實的 反應,奧斯威辛只是冰山一角。影片很平靜、不渲染,但效果卻無比震撼,甚至可說驚心動魄。
! ~, a" |( _8 Itvb now,tvbnow,bttvb, I" u1 B) L; D( l3 w& S0 u, c
按「自身經驗」的邏輯,二戰、納粹屠猶都「事不關己」了?那為何二戰後半世紀有多,世界各地的電影仍陸續面世?我們作為一個知識人、準degreeholder,甚或未來的電影人、創作者,到底相信什麼?有沒有社會責任?提出《大浩劫》,我更旨在說,剛剛從學校回來很晚了,卻發現哈佛大學在網上發布一段畢業演說,看後精神煥發。主講不是別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史提芬史匹堡。我們學院的畢業禮快將舉行,又見證一批同學學成下山。但很可惜,香港人不擅演 說,本地大學、專上學院的畢業禮少見如此精彩、富啟發性的致詞。短短十來分鐘演說,史匹堡先以自嘲開始,說自己當年輟學,進了電影行,一直到年邁半百才回到學院,完成學位(《侏羅紀公園》還替他賺取了3個學分!哈哈~),為的是自己的兒女。史匹堡說,他拍的早期電影大多是逃避主義的,直至《紫色》(The Color Purple)開始改變,那作品讓他明白,拍電影也可以是一項使命(mission)。" l- O5 E1 K,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K$ i- I9 |' E0 A& b
史匹堡的演說,提到最多的關鍵詞是「直覺」(intuition)、「人道」(humanity),此外還有「愛」、「支持」及我上面說的「同理心」(empathy)。他建議畢業的同學 多聽聽父母、祖父母的故事,「過去」有最好的故事,所以他才拍那麼多歷史題材(最新的《換諜者》亦然)。他鼓勵學子憐憫所有靈魂,然後他調皮的補充——包 括耶魯學生(全場笑了!);他鼓勵同學投票、和平抗爭、發聲。他巧妙的以電影比喻,說你們都是英雄,英雄需要對付大壞蛋。他說你們走運了,世界充滿各式各樣大魔頭,像「種族主義」、「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反猶主義」(Anti-semitism)等,到處都有仇恨。史匹堡身為猶太人, 小時曾被欺凌。他說我們以為「反猶」已經是明日黃花,錯了。
7 x% \- X, J) v) \公仔箱論壇
6 e" S, {5 i) z5 jtvb now,tvbnow,bttvb所以他成立了「大浩劫基金」(Shoah Foundation),為世界各地的集中營倖存者做錄影見證。背後還是那一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電影學院的同學們,我們在這裏學習,掌握了一些說故事的工具與手段,除了要說自己想說的,還應該藉此明白身邊的人吧;電影/故事的力量,莫大於此。一些金石良言雖被電影說爛了,但醒世意味不減:《蜘蛛俠》 的「能力愈大,責任愈大」,愈是說故事的高手,愈有責任把世間所有動人、荒誕、悲涼、不公義的故事說出來。有沒有想過,其實不是你選了「電影」,是「電影」選了你?《一代宗師》又說,武術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三階段先後不會混淆;嚴格看待任何一門學藝,它不止給我們一份工作(「做好呢份工」過 時了)、一些利益打償,還是一場畢生的修行,是無價的。學電影的最大樂趣,的確是由明瞭自己到廣及身邊的人與事。我常跟一年級的同學打趣說,進了電影學院是富足生命的始點。行業不景氣,電影不會讓大家飛黃騰達,正好叫我們更看清楚學藝、藝術的意義,不用跟隨大隊,人云亦云。tvb now,tvbnow,bttvb' N V* {: ^) r% a6 J0 S8 i- y _
tvb now,tvbnow,bttvb/ s- I/ c0 R+ X8 x/ ?% `
當然,你們不可能 每個都是未來電影人。但專上教育應該提供的獨立思考、治學能力、品味培養、對社會的承擔等等,對每個人終身受用。即使你們往後不是拍電視電影,只是在社會其他崗位,電影教育的磨練與影響,藝術學習給你們的自信,理應從各人身上體現。最起碼是,社會多一個有水平的電影、電視觀眾,爛片生存空間細了,TVB的 末日應該更快來到。與其像學院更關心畢業生的就業情况,我從來更感好奇的是,四年前進來,四年後離開,我們有沒有因為(電影)教育,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這聽來很虛,但應是所謂assessment的衡量焦點。公仔箱論壇' G4 g/ V+ W0 n/ c3 `
; s1 J2 e9 R% ^. f/ n4 Q; Q. F謹與各位同學,尤其本屆畢業生共勉。tvb now,tvbnow,bttvb! J3 V1 N* O7 T9 U: n" k
6 C& k; c* h! [1 S! C# s家明 敬上公仔箱論壇# Q$ @/ m, X, ^' g o! g, ]
* P$ b: O, y; S; z
0 W# r9 c! O% S- b公仔箱論壇5.39.217.76- A! D4 H) `+ C# P
* S! `" t& W& O- |8 |公仔箱論壇 5.39.217.76' S8 a8 H) x2 f f! D8 ?' |# {
公仔箱論壇' C. g7 i0 w% \) M7 N, P1 }
4 J! L, P( ]' o7 T
公仔箱論壇) X( I# O# q; A.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