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搶險指揮部宣布,從11日下午4時起,解除唐家山堰塞湖洩洪警報。唐家山堰塞湖洩洪作業於10日上午迅速加大洩洪量,水流如萬馬奔騰,直下北川縣,圖為附近居民觀看滾滾洪流。法新社 |
| 【本報北京十二日電】今天是6月12日,距離「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整整一個月。經歷天地大崩裂的大難,對生命也有格外不同的體認。在地震中失去兒子、兒媳和孫子的農民李成林,一個月來,眼淚幾乎流乾。頂著烈日,這位四川安縣花荄鎮的老人又走進田裏給莊稼打農藥,他說,「既然活下來了,就要活得好一點!」這句話已成為劫後餘生的人們共同的心聲。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五小時後,四川郫縣紅光鎮的朱玉蘭,在成都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生下一名男嬰。同一天,在彭州、綿陽、德陽等地的救災帳篷裏,一個個新生命誕生了。這些孩子多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震生。一個月過去了。朱玉蘭的兒子徐震生已經會笑,這是一個稚嫩生命迎接世界的方式。 人間慘劇 不堪回首 一個月前的下午2時28分那一刻,一千萬同胞目睹了山川移位、生靈塗炭的人間慘境,五百萬同胞於瞬間痛失家園,將近七萬同胞被廢墟掩埋並失去生命。 新華社報導,一個月來,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成為廢墟上不斷響起的生命壯歌。在災區,隨處可以見到這樣的景象:山寨邊,婦女忙著採摘紅透的櫻桃;田地裏,男人彎腰在收割成熟的油菜;廢墟旁,老老少少一起晾曬金黃的麥子。災民們相信,擦乾眼淚,他們仍然可以向前行。 擦乾眼淚 堅強前行 四川廣元榮山鎮高坑村的一頂帳篷裏,楊孝蓮一早起身到外面新砌的泥巴灶上生火做飯。她的丈夫張必生要坐大巴前往北京,然後轉飛阿爾及利亞打工。地震中,張必生家的四間瓦房全部垮塌,五口人無家可歸。懂電工技術的張必生,被當地勞務部門安排去國外打工。這位樸實的農民說:「只要人還在、手還在,就一定能把塌了的房子重新蓋起來。」 位於四川綿竹市的東方汽輪機廠,是中國三大汽輪機、燃氣輪機和風力發電設備製造企業之一。地震中,許多廠房倒塌,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人民幣50億元。地震剛停止,東汽的幹部職工就在廢墟中搶修設備、搜尋技術資料。如今東汽風電機組已恢復生產,首批風電機組就發往山西、內蒙古。 而因被懸在綿陽、北川居民頭上20多天的唐家山堰塞湖,也因排險洩流成功,10日以排山倒海之勢傾瀉而下,順利通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綿陽。如今被迫撤離的近25萬綿陽市居民已可陸續返回自己的家園。 報導指出,中國國務院已於9日公布「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為災後過渡性安置、調查評估、恢復重建規劃、恢復重建等不同階段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法律依據。 災區重建 對口支援 舉全國之力,對口支援災區重建,北京與什邡、上海與都江堰、山東與北川、廣東與汶川、江蘇與綿竹、浙江與青川,它們過去相隔遙遠,今天已密不可分。 報導說,江蘇已提前23天完成對口支援綿竹市的第一階段抗震物資駁運任務;浙江計劃接收三千名青川中職學校學生到浙江就讀,學生畢業後可以留在浙江就業;山東調集精幹力量,緊張搶修北川災區道路,並組織規劃、建設、地質等方面專家奔赴災區,為恢復重建緊張準備。 四川汶川地震,不僅震動中國,還牽動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 炎黃子孫 心手相連 中新社報導,迄今僑胞為震災捐贈款物達人民幣11億3300萬元,其中通過僑辦系統「僑愛工程—抗震救災溫暖行動」捐贈的款物已達人民幣7億8300萬元,由國務院僑辦接收的捐贈款物約人民幣2億1900萬元。海外僑胞在此次地震災害中捐助活動的規模之大、反應速度之快、所捐款項之多、均創歷史之最。 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李海峰11日說,僑辦已決定在四川、陝西、甘肅地震災區共捐建一百所「僑愛學校」和一百所「僑愛醫院」,計劃設計成外表風格統一,能體現海外僑胞捐助的風格。 報導說,一場地震使偏僻的汶川進入億萬人的視野,一場地震也把全世界中國人緊緊凝聚在一起。 2008-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