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的微博2月28日被銷號後,西方媒體和國內有些人把事情朝著中國“打壓言論自由”方向解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工信部上月中發布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也再次受到關注,部分輿論引申認為“自媒體行業即將崩潰”,擴大了不安氛圍。
1 e+ b( ?: e$ y H6 L$ @5.39.217.76: L2 o0 V: e3 C2 v f0 ?4 r m: O" P
實事求是看,國家整頓網上輿論秩序的姿態已經越來越清晰,用錯誤甚至違法言論吸引眼球並構建利益模式今後會越走路越窄,這一大判斷應當是成立的。相關人士和機構若能及早主動調整,順應這一趨勢,恐怕是積極和有智慧的。
9 z( g4 E6 p- O$ P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l9 L* d" V r
關於言論自由這個相當老的爭議,中國與西方談不到一起,它的答案並不在辯論本身的字裡行間,也不能看誰能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更多輿論的呼應。這是體制競爭的重要部分,實踐將檢驗對錯,國運將提供證據。 * S$ S; x+ o3 V) j2 ^. n2 Z. K8 w
! n7 r: a. r% _# o
當下近距離看這個問題,中國國內自身的參照資源實在太少。外部的參照體系又不那麼可靠,比如同樣的輿論體制在不同國家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沒有人能斷定中國如果放棄對互聯網輿論陣地的管控,我們將面對的究竟是哪部分國家的命運。 tvb now,tvbnow,bttvb G* a. i4 e, ^
5.39.217.760 G( w6 o# l4 ?7 R/ y
我們只能摸索著往前走,把外部不同的實踐情況同國內現實進行比對,並且實事求是地評估互聯網在中國迄今走過的歷程。我們不能以一種絕對理念來指導管理如此複雜、龐大的互聯網事務,客觀求實是我們戰勝這一挑戰的唯一保障。
( f' [& M/ k& b1 j+ [7 u6 L4 f&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8 H8 U6 |4 [# R+ U
首先,中國擁抱互聯網時代的態度一定是積極、開放的,求穩不能是這一領域工作的第一出發點。我們需要坦然接受新事物,敢於承受部分風險。對外開放的國策確實讓我們經受了種種考驗,但回過頭看,中國無疑是開放政策的大贏家,我們得到的東西比付出的代價要多得多。 2 T/ \: M; @/ d6 O* Z5 }
8 G. k. c% a) b' ?/ R3 utvb now,tvbnow,bttvb 第二,中國向國際互聯網全面開放的過程應當是可控的,其可控的把握性需同國家戰略安全的實際需求相對應。不能不說,隨著中美發展模式競爭的加劇,也隨著中國經濟軍事能力的增強,意識形態越來越成為一些勢力挑戰中國的首選領域。由於中西交流變得面寬且深,西方的意識形態杠杆使用起來愈發方便。儘管有些人聽不進去,但我們說的是事實。
0 D. `& j+ ]3 w9 m1 s$ \: I7 H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F2 c5 G- T! T2 K$ Y+ i
上述兩方面構成了中國互聯網管理的兩大動力,也提供了塑造網上治理政策的兩把刻刀。它們有可能同時出現,也有可能前後出現,但它們肯定一個也不能缺席。
) u: f; z$ ]2 P4 i5.39.217.76+ z- C8 ^0 J; O4 \* f' J- C7 I4 T
回望中國互聯網走過的路,每一步都有開放願望的推動,也有規則建設的冷靜跟進。與此相關的困惑與摩擦可謂一路相隨,形成了今天中國互聯網實力既相當強大,又與西方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大國不太一樣的格局。比如中國出現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這是世界上除美國之外僅有的現象。互聯網成長為中國時政信息的主陣地,它的新聞主流程度比大多數西方國家還要高很多。這些按說是“言論自由”的加分因素,但與此同時,圍繞“言論自由”的爭議也集中在互聯網上爆發。
" P& ~( w8 L9 t5 X公仔箱論壇1 [6 s9 T+ }3 N' A2 R
中國出現一茬又一茬的“互聯網輿論領袖”,這在世界上也很突出。可以說,互聯網成為中國探索輿論多元化和建設性的巨大試驗場。人們感覺有時管得“鬆些”,有時管得“緊些”,儘管當時的考慮未必是“嘗試”或“探索”,但從更長的時段上看,它們的這些意義非常清楚。 , |$ y6 A# b- m( d) d$ y
tvb now,tvbnow,bttvb, Y5 p9 N5 t( r" r. ~# j
互聯網上活躍的人和力量需要了解這一大的輪廓和節奏,大家既要敢闖敢為,也必須建立大局觀,確保方向大致不偏,在擁有爆發力的同時,也能做到在關鍵時刻和位置上克制。慵懶和極端都與互聯網上的長期建樹無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