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errurier 於 2016-2-4 11:49 PM 編輯
# R0 V$ a# {5 Q9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p0 Y# g; c0 x+ O* L0 `
加班加點超額超量收入不高 急診量年年增加兒科醫生越來越少
) a3 }- D& A' e' b8 Y7 ?. I$ R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S5 f& E$ @, p, A
. F8 l) E1 S( u( N6 @3 ?
/ z: w# D4 j6 t* H公仔箱論壇「金眼科,銀外科,誰也不去小兒科」。每千名兒童只分到0.43名醫生、一個專家號被炒到上千元,但兒科醫生總數卻逐年減少。一名醫生生病,整個兒科停診,因為這家醫院只有一名兒科醫生。更多的時候,患兒和家屬們遇到的是「小醫院幾乎沒有兒科醫生,湧進大醫院卻又一號難求」。
7 i7 P h0 n }2 o" a( _tvb now,tvbnow,bttvb
8 o- w( S, ^/ S5 I. l( P5.39.217.76兒科,因常年面對兒童甚至是不會說話的嬰兒,而被稱作「啞科」,但這個「啞科」今冬格外引關注。2015年12月1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對外聲明,由於急診兒科醫生人手不足,醫院暫停急診兒科服務,僅收治危重症患兒。隨後,南京一家醫院曝出,因唯一的兒科醫生生病,停診數月。$ e5 b" e/ G3 t& W9 {
M2 _& [4 H' U( a; k# n( g+ \tvb now,tvbnow,bttvb佔北京市兒童門急診人數近一半的北京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研所,一到冬天就會出現這樣一幅場景:哇哇大哭的孩子們讓人心疼,焦急的家長在院外、候診大廳裏徘徊等待。而在上海新華醫院,早晨9點兒科急診掛號就已經到了180多號。/ v7 H. w2 u% \. t- y. x8 K
1 }/ e J: a& i) x/ X
「我們工作強度很大,沒有午休,午飯在診室吃,吃過之後繼續看病。為了節約上廁所的時間,有時候選擇不喝水。」浙大兒院門診部主任汪天林告訴浙江線上,一般情況下,一名普通的主治兒科醫生一天接診近百位病人,2015年底的呼吸道疾病「旺季」中,浙大兒院門診量突破9700人次,創下新高。tvb now,tvbnow,bttvb' p! \7 G$ }. a- G" ^
( S. x5 q( d( ~4 g/ S# j3 @5.39.217.76「加班加點、超額超量是兒科醫生的常態。」浙大兒院院長杜立中說,「與病人的激增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兒科醫護人員的短缺。」《2015年中國衞生統計年鑒》公布資料顯示,近5年來,中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人下降到10萬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
9 l9 h2 R4 [/ H- g0 A5.39.217.76
) q+ [7 `/ y$ y) k) N8 g- R+ M6 X5.39.217.76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醫療管理辦公室主任單玉濤介紹:「2011年急診兒科開科以來,先後入職了8名住院醫師,但目前已有4人離職。醫院在各方面給予傾斜,醫生入職人數仍無法趕上流失人數。」與此同時,2014年該院兒科急診總量突破6.3萬人次,2015年兒科急診量較2014年又增長了12%。公仔箱論壇) H/ q$ [" i. P* E7 m; |- P& u$ l
4 }+ Z1 n1 K: z* t( ]) y,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大兒科主任、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王波介紹,省內一些專科醫院兒科醫生流失率達三成,「排班都難以排下來。」
' M8 N! P: A0 v公仔箱論壇 U/ j1 T, e' k" G
新華社分析原因,一是因為兒科醫生風險高。由於患兒處於生長發育期,病情瞬息萬變,醫生們必須保持高度的精神緊張。加之大多數家庭一家只有一個寶貝孩子,面對病情,家屬因為心情急切而對醫生的指責、辱罵就成了常事。6 P# Z& o8 _9 g2 R ~, X
8 `0 f9 _& V% Z' U部分綜合醫院兒科業務收入明顯低於其他科室,醫護人員配置等人力資源成本卻普遍高於其他臨床科室等因素,導致兒科日益淪落為醫院的「邊緣科室」。公仔箱論壇7 ~8 e3 M0 z) g: }
6 J, b2 S, L" b8 k) X; C }( h8 a5.39.217.76「在以藥養醫體制下,兒科是收入最低的科室之一。兒童用藥劑量少,按照療程,10至15個孩子的用藥量,才相當於1個成人的用藥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育處處長秦鑒說。tvb now,tvbnow,bttvb1 I4 w5 K! C c%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T- q" Z5 v: J
社會對兒科的重視程度和認知逐步下降。王波等業內人士分析,兒科醫生培養周期需要11至12年,現在缺口應是10年前的問題。1998年教育部招生目錄取消了兒科專業設置,而近年來兒科降分錄取等因素,使得兒科專業被認為「低人一等」。一些醫學畢業生不願意從事兒科專業。在南方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一個60多名學生的的婦幼專業班內,最後願意從事兒科醫生的沒有幾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