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移民協助製作6個中文招牌 波蘭裔翁助人樂免費車位借街坊5.39.217.765 B) P4 t0 e: m: y5 N2 m
$ |$ L x0 l9 F0 ^% @ . ]+ e z6 N3 G/ _0 d8 C2 k; z; U
tvb now,tvbnow,bttvb$ |" \0 {5 L1 W" S+ x
1 i' @) W7 J7 w' t1 H# H, r! s0 l& _0 ]% F* i4 F) F7 a
卑詩列治文市早前發生純中文招牌及業主法團會議只用普通話爭議事件,涉及族裔矛盾風波(詳另文),有人擔心社會關係變差。其實列市族裔融洽相處例子不少,就像居住市內近半世紀的一位波蘭裔長者,把前院停車空間主動開放借予華裔鄰居使用,更張貼中英文標誌,方便出席鄰居派對的朋友泊用。來自移民家庭的他稱,對新移民融入社區面對的挑戰,感同身受。
% H8 `3 C. q; L公仔箱論壇" m3 z' | B7 q9 o x
現年87歲的維德斯基(Joe Wideski),1974年起居住在列市多弗路(Dover Rd.)。他重視睦鄰關係,好人好事贏得鄰居一致讚揚,「只要有事情,就可以找Uncle Joe(維德斯基名字)」鄰居常說他會買小食給收垃圾的工人享用;又主動借出自家貨車幫別人搬家;更協助保管鄰居的備用鑰匙等。
+ r& {* ?0 `! }7 ]% |( i* A
* m" r I; v% v; k; c- X& F1 A維德斯基向《星島日報》記者說:「剛搬進來時,這裏只有兩三幢獨立屋,現約有40幢,其中華裔鄰居佔六七成。」華裔街坊多了,他認為:「他們都很友好,還會送我一些中國食物,例如雞翼,非常美味。」tvb now,tvbnow,bttvb: B# R1 r- c/ H6 p
tvb now,tvbnow,bttvb$ [( ~# ]4 P# A/ O. R
他經常留意鄰居需要,凡有鄰居舉辦聚會,來賓汽車停放得橫七豎八,他說:「這把本來已狹窄的街道變得更加擁擠,有時更擋着消防通道。」他把自家前院空場劃作停車處,特別以白線劃出6個停車位,每隔一年都會重髹。
8 d" }% C/ O/ N2 Q5 Z# \; c 8 q3 k. y$ g. Y, u3 Y! G$ X
舊輪胎掛籬笆邊防意外
3 N$ D3 U. b/ |! @* [& ^公仔箱論壇
' ]4 a. A/ f; y) B0 y這兒的停車位不僅供他家用,還借給鄰居的客人,若還不夠用,他不介意人們把車停到他的草坪上。為免生意外,他製作標誌提醒司機要倒車進泊位(back in),他說:「不然司機離開時可能撞及車後的兒童。」他還把多個舊輪胎掛在籬笆邊上,防止司機倒車時不慎撞入鄰居房屋。5.39.217.761 c/ i& C9 A2 d% W: E8 u8 _& U
5.39.217.76$ _. e! ~: K5 m' `' D+ P9 p
後來發現使用者有不少華人,決定在標誌加上中文。維德斯基找到鄰居黃淑霞幫忙。住在該區16年的香港移民黃淑霞透露,她也是受益者:「我舉行聚會時用過他家的停車場,Uncle Joe對我們非常友善,邀請我們到他家參加聚會,還送來他種植的番茄。」
- s( F3 }: m, Y' ^5 e' u* H- Xtvb now,tvbnow,bttvb
6 [8 W8 v7 j7 j) w公仔箱論壇黃淑霞協助加上中文招牌,更自掏腰包製作6個新標誌,寫着中英文「安全至上,請用車位泊車」字樣。她說,善良無私的維德斯基是各族裔鄰里好榜樣,「鄰居相處本來就應該互相照應」。為加強族裔互動,擔任加拿大亞太商會會長的黃淑霞,邀請維德斯基參加該商會舉辦的長者活動。tvb now,tvbnow,bttvb. ~) Z3 G8 k% ]4 @6 ?& u: n" P# h
tvb now,tvbnow,bttvb3 I$ b7 K f- v
對新移民挑戰感同身受
4 u" V0 T/ z4 Z9 {: {) `6 y, c" y! |tvb now,tvbnow,bttvb D% W ^9 h- X7 x$ }& Y2 \- c
出生在緬省一個波蘭裔移民家庭的維德斯基,對於新移民面臨的挑戰感同身受:「我父母是農民,全家生活在郊區,我從小隻說波蘭語,所以剛上學時因不會說英文,遭同學欺負。」維德斯基一家於1942年遷入列治文,他其後加入馬西隧道(GeorgeMassey Tunnel)施工隊,還和父親在列市經營過農場。3 L5 l$ T7 V- c# g4 Y3 z
7 H3 D+ L5 f1 |6 T+ m$ z4 a
受到樸實農民文化影響,維德斯基把助人善行融入日常生活中,即如他在客廳所掛勵志警句那樣,「每一天做一件好事,魔鬼遠離你」(Do A Deed A Day And The Devil Will Stay Away)。他這樣睦鄰行為,在列市頻現族裔語文之爭的社會氛圍中,為人際關係帶來的正能量彌足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