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是否訪華的猜測在24日塵埃落定。不出外界所料,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當日表示,安倍不會出席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也不會在9月3日前後訪問中國。輿論認為,安倍放棄訪華,實際上是錯失了讓日本擺脫歷史包袱、與周邊國家和解、讓中日關係回暖的歷史性機會。
( T. G3 q! Y9 \( O5 S9 ~8 }公仔箱論壇
; ?; s" d2 l* H4 h+ a公仔箱論壇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今年又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對中國來說,意義更加重大。為此,中國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為的是呼籲人們勿忘歷史、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就是9月3日上午舉行的閱兵活動。但是,日本右翼勢力卻將中國正常的紀念活動誣為“服務於當前對日鬥爭”,意在向日本展示肌肉,進行威懾,這未免有些小人之心。 5.39.217.766 b4 ^' B2 u* y$ Y' F
tvb now,tvbnow,bttvb5 z% M, X6 F; M9 `' t+ G9 i# h
在這個背景下,安倍是否訪華,傳言反反覆複,也就不難理解了。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習近平邀請安倍出席紀念活動是在4月印度尼西亞亞非會議(萬隆會議)之際舉行的首腦會談上。此後,有關安倍訪華與否的消息一波接著一波,日本從政府到媒體多次出爾反爾,各種說法莫衷一是。直到8月18日,日本《每日新聞》放出“探空氣球”,稱安倍將會在9月3日訪華,但不會出席“9•3”閱兵式,將安倍“訪華之謎”大戲推至高潮。 公仔箱論壇( M$ p b" R) x6 Y6 P
$ k, N0 b! G0 u/ _+ S3 e
而綜合中國官方表態來看,在安倍出席紀念活動上,中國主動向日方伸出了橄欖枝,展現了以德報怨的大國胸懷和最大誠意,也表達了中方希望改善中日關係的願望。
3 p: T( i O- o1 j; d6 l7 |" _: c" ~: D
今年5月,德國總理默克爾缺席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而是選擇在閱兵次日訪問俄羅斯,有媒體猜測安倍也會東施效顰,選在9月3日前後訪華。但是,必須知道,兩者不能相提並論。德國人早已就戰爭罪行公開謝罪,並已得到了世界的原諒,默克爾不出席紅場閱兵,是因為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已被西方聯合抵制。如果安倍顧忌國內右翼勢力的批評,回避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罪惡歷史,拒不出席紀念活動,只是為了訪華而訪華,顯然,中國不會讓這種狡計得逞。公仔箱論壇! z) Y2 h5 i- Q+ n. L4 ~$ e
公仔箱論壇- ?% P8 { S% \$ r
其實,安倍不參加紀念活動,早已在中方預料之中。而即便安倍想要繞開紀念活動、正式訪問中國,也會被認為時機並不成熟,中國未必向其敞開大門。從中國角度來看,目前並不具備兩國領導人舉行正式會談的條件和氛圍。眾所周知,安倍一意孤行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堪稱中日關係的“麻煩製造者”,早已將中國的信心和耐心消耗殆盡。安倍雖然在戰後70周年談話中費盡心思,塞入“村山談話”中“殖民統治”、“侵略”、“反省”和“道歉”的核心詞匯,也是在為訪華鋪平道路,但其“假道歉”、“真作秀”的花招一戳即穿,騙不了世人。
6 _: ~# U1 L: d; L4 E
! E3 k1 _# I3 \ 更何況,就在發表完談話的第二天,安倍以自民黨總裁名義自費向靖國神社獻上“玉串料”(祭祀費),安倍夫人安倍昭惠甚至高調宣稱參拜了靖國神社。所以,中國官媒更加認定,安倍所作所為表明,他壓根就沒有來華訪問、推動中日和解的誠意。
: M& P; [" |+ i" ptvb now,tvbnow,bttvb
2 y4 a# Q. e* ~0 s7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顯然,在歷史問題上,安倍一錯再錯,接連失分,已經徹底堵死了通往中國的大門。其實,如果安倍申請出席中國閱兵式,中國也不會予以拒絕。有評論認為,中國閱兵式對於安倍而言其實是十年一遇的良機,是一次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好機會,是向中國民眾表示歉意的好機會,更是展現他所說的“日本維護21世紀和平”的好機會。 5 d" s$ }8 ~; ]
5.39.217.76; v6 r, I7 K" }; q# o& S0 \
其實,相對於中國,日本對於緩和中日關係更加迫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表示,儘管“安倍經濟學”使得日本經濟取得進展,但日本經濟的中期增長前景實際上比其通縮時期更弱,“安倍經濟學”的“魔力”正在加速消退,難免會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加依賴。此前,安倍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度會晤,但有報道稱,安倍希望能夠與中國領導人坐下來舉行正式會談,而不是只在國際場合碰面、說幾句話。因此,安倍錯失的,其實是中日現任領導人之間首次“完全意義”的首腦會談,而輿論原本期待,“第三次習安會”或許能成為中日關係的重大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