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電/物質已經非常發達,但仍然不能滿足人們的所有需求,制約著人們的選擇,逼迫著人們做出次優的選擇,而去養老院養老正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 X5 F5 ?2 E4 f# ]
$ L5 V2 U4 @- X5 e$ g- |6 d公仔箱論壇 最近,有關錢理群教授夫婦要去養老院的消息不脛而走。消息最初是北大教授溫儒敏傳出:“雖然知道他們早在醞釀,現在真要去了,未免有些失落與感慨。今天與錢老通電話,證實此事。從電話中感到老同學興致還不錯,說總要走這一步。據說養老院條件還好,他把很多書都搬去,在那邊繼續寫作。”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8 `+ F! z3 V+ X. f! v' p
b% ~9 c4 ]! H0 ~tvb now,tvbnow,bttvb 養老院話題,在當下經常成為熱議話題。一般來說,人們覺得送老人去養老院是一種不孝的行為,在觀念上總是有個坎過不去。
) L& j( n& f( g" w" _6 @
) L: o0 A) N7 h% t!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不過,我們討論這個問題,首先需要釐清的是,居家養老與養老院養老,到底有何不同? 公仔箱論壇: G1 k6 k g4 O" [( d
# B) ?! i, n6 r6 G8 M 其實,養老問題,真正凸顯出來,是對於生活需要時刻照顧,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照料。對於那些年紀還不是很大,能跳廣場舞,能出國旅遊的老人來說,與子女住在一起,能帶小孫子,送上學,接放學,做一家人的晚餐,其實談不上居家養老,而是居家幫忙。真正選擇居家養老還是養老院養老,是對於更大年齡階段,或者生病的老人而言的。 + ^6 J% S7 }, A3 z2 P+ ^
S U( r: _; v; Z" n( Z* @ 對於這個階段的老人,什麼樣的養老模式是最理想的?答案應該非常一致。買個大房子,子女白天上班、掙錢,照顧不了老人,就請一個保姆,隨時照料。同時,還有家庭醫療與護理服務,按需上門,老人身體不適,可以得到科學的照料,祖孫三代同堂,盡享天倫之樂。這個境界,是大多數人達不到的。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1 o/ z& e/ a9 c% z L- q3 U" S
tvb now,tvbnow,bttvb4 Y* C, @. D6 ~$ ^
那麼,子女在家照顧呢?顯然,也不現實。對此,把父母接到自己居住的城市,送進養老院,每個月交幾千塊錢的費用,難道比起前面所說的居家養老,真的可以去指責送老人進養老院是不孝嗎?
x& I2 ?3 Y1 f& Y5 ]0 f4 |4 I- V: _5.39.217.76
1 W; h1 G9 A ^$ z% e8 K, ^5 J7 F5.39.217.76 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事實:除了傳統的觀念因素外,對養老院集約養老方式的負面看法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不是在比較真實中的養老院與真實中的居家養老,而是把真實中的養老院與理性狀況的居家養老進行比較。但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所謂居家養老,在農村往往是七八十歲還得放羊種地,病了沒錢去醫院,生活不能自理遭到子女厭棄,在城市,則是獨自居住,子女很少上門看望,缺乏照料與醫療。
& m+ B! p6 B' o' a V5.39.217.76! H8 z$ `4 ^7 h/ b& N
顯然,子女花很多錢,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即便有減輕自己負擔的考慮,也不能否認養老院也有客觀的好處,那就是更好的醫療,更好的護理。所以,雖然去養老院養老,並不是最理想的境界,但也不是完全的倒退,而是隨物質進步的一個階段性提升。 + `- K$ T1 j/ L6 \* v y
tvb now,tvbnow,bttvb) |* D" D+ J# u# K! ]' c& q( w
必須承認的是,這種提升偏重於物質,忽略了情感。不過,傳統並非一成不變,也必會隨社會現實而慢慢改變。在今天,物質已經非常發達,但仍然不能滿足人們的所有需求,制約著人們的選擇,逼迫著人們做出次優的選擇,而去養老院集約養老正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 q& ^: e( X; O( `6 e% U% G( Ntvb now,tvbnow,bttvb- [$ l0 y. a) Z* t0 W) N
當下,條件優越的養老院,價格昂貴,一床難求,而鄉鎮一級的,條件差,缺乏專業人員,很多老人只是等待死亡。養老院的這個局面,一方面需要更大的市場來促進專業化的分工與成本的下降,從而在相同的成本下,達到更高的目標。另一方面,政府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來提高養老機構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