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患者中,至少十分之一罹患無精子症,當中有一半是睾丸功能衰退的。這些患者生育的唯一希望,就是嘗試從睾丸的數百條微細精管中,抽取成熟精子配合輔助生育治療。成功的固然歡喜,失敗的難免戚然。tvb now,tvbnow,bttvb. m- e9 x- M' a4 }
接受精子捐贈是可行辦法,然而傳統思想,遺傳體統,以及缺乏本地精子銀行都令人望而卻步。
3 A" N: \" \. g- H' d5 ?1 n( s乘時而起的幹細胞研究,時有報道,每每成為上述不育患者的新希望。筆者接觸的個案中,也曾諮詢以幹細胞技術製造精子的可行性,特此淺談。幹細胞可以是多功能或具有特定功能的,來源包括胚胎、骨髓、皮膚、脂肪、血液等等。胚胎幹細胞研究,極具爭議:除了扼殺胚胎成長的原罪,還有牽涉的不同遺傳特性(參考精子捐贈)。如果由一個女性的胚胎幹細胞,通過生物科技生產精子,又是否意味着無性繁殖時代降臨?父母親的概念亦變得模糊不清。針對前述倫理的迷思,科學家已成功將成人的皮膚或骨髓幹細胞,誘導成多功能幹細胞。世界各地的團隊,正日以繼夜,嘗試將這些多功能幹細胞,轉化成為精子。
) q& s1 M: x; d6 Y3 ?9 F" [! ^0 |9 d5.39.217.762009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成功在實驗室將人類胚胎幹細胞,轉化成擁有23條染色體的精元(精子前身)細胞,舉世震驚。2011年,日本團隊將老鼠胚胎幹細胞,通過誘導、移植回老鼠睾丸,成功令不育鼠生產精子。然後再通過輔助生育,生產出有繁殖能力的下一代。2014年,史丹福團隊再下一城:將男性不育患者的皮膚幹細胞,通過誘導成多功能幹細胞,再移植進老鼠睾丸,生產出人類原始精元細胞。. K( u6 t. a) Y) D! @( g; I
由幹細胞研究發展到幹細胞治療是漫長的,過程中提供了很多研究精子製造過程和不育成因的機會。近年科學家屢次突破,然而始終未能生產人類精子,更遑論臨床應用。社會倫理與法例的進化,更遠遠落後於科技進步。
! _1 R* N, A! c% j5 f& i)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