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葉健民﹕政改失敗之後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4-17 10:34 AM 編輯 5.39.217.76/ W* `1 g: P* F" U

1 s9 T7 y2 F& [3 W) z葉健民﹕政改失敗之後公仔箱論壇2 o5 i5 c( N: x( |* k% D0 n* Q
5.39.217.767 c& P% @9 D6 [

' n8 X. V% z9 {2 j! l公仔箱論壇政制方案下周正式出台,但從各方消息綜合而來的具體內容來看,差不多可以斷言這場政改勢必會以失敗告終。7 U5 k6 ?( b' n5 h, O/ d) z$ W" e

& l  _) h& w8 Y- `' N& ?一如所料,方案堅持以人大831決議為框架,而當中所作出的「讓步」,主要是低入閘門檻和限制提名數目以防止一人獨大的安排。但對於種種擴大公眾參與的建議,如擴闊提委會選民基礎、兩輪投票以確保特首有過半數選民支持,和「白票守尾門」等這些並無違反人大決議的溫和主張,卻一概未被接納。這個結果,最大責任自然在中央政府,但梁振英政府在過程中,也處處流露出對民眾強烈的參與渴求的賤視和對發展特區政制民主化憲政責任的輕蔑,其表現不單令人失望,甚至連前任特首曾蔭權也不如。至少,曾蔭權任內還敢於鑽盡中央政策空子,甚至不惜偷換概念去推動政制向前邁進。他先後提出的把全數區議員加入選委會,以至把類直選的超級區議員說成功能組別議席等建議,客觀上是「溝淡」了工商界在特首選舉過程和議會中的影響力,有助於限制特權。但在這次政改中,我們完全看不到梁振英有這份心思。反之,梁振英對各方有心人致力解決分歧、推動民主的建議不斷大潑冷水,更不理民意把2016立法會選舉辦法改革排除在政改範圍之外,進一步把政局推向死胡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B: L" {5 F% \# r0 K8 a0 v8 p# J

* c" U: a+ u5 {, R% V3 O* S; Q5.39.217.76: f+ L. I0 G. O& L3 _
有票真的總比沒票好?
4 B5 A, h! `& c% }7 u( N( b+ R(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 ]# ~, q, z& T1 T5 r
回到眼前問題,有票真的總比沒票好?
0 `  [4 w2 [! A& ~(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2 e. P: d1 V
抽空地來看,這也許是對的。因為較諸目前的百分百由1200人操控的遊戲,在這種改動下,我們會有較多的發言權。但假如把這個所謂進步放回香港的政治和歷史脈絡中,判斷或會有所不同。香港人會問,30多年的爭取、長期的等待和忍耐,我們這份對中央信守普選承諾的卑微期盼是否應得到更大尊重?又或者,佔中運動顯示出來的普遍而強烈的民主訴求,不是清楚說明我們要求的,至少是一個較諸這個「雞肋方案」有更多發言權的制度嗎?現實政治當然需要妥協,但假如沒有相互尊重、互諒互讓,沒有真真正正的「有商有量」,只求以勢壓人,強權代替道理,「老子不想就不要提」的說法壓倒一切,那只是一種欺凌惡行,土豪作風。此時此刻,就算這個方案真的能給予港人多一丁點權利,但對很多人來說,它只是中央向港人臉上再狠狠摑上的一巴掌。而在現實政治計算中,這個方案亦完全沒有可能令民意大逆轉,絕對不會有壓倒性民意支持通過政改,這也大大降低了泛民企硬的代價。
7 x5 b5 Y# |) o9 |/ o  L$ ~5.39.217.76
( ?4 D+ G9 c1 ?* f4 f3 b7 ^
0 v, P4 E, P& M' c- m
梁連任假設未免言之過早
/ W$ Y. {* T3 I! E. B
公仔箱論壇$ a$ X0 b2 a" o5 z) W6 W8 H! G
但政改失敗之後,特區的政治生態又會如何發展呢?這箇中千頭萬緒,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這裏只集中討論幾個大家可能最關注的議題。首先,政制原地踏步,是否意味梁振英將會順利連任?這當然是梁振英一廂情願的計算,而在小圈子遊戲中,他也確實會較諸由500多萬人投票勝算較大。但問題是,無論下屆特首由哪種辦法產生,北京依然是最終主導力量。所以,梁振英必然會努力突出自己在執行強硬路線絕對不手軟的強項,而特區政局愈亂,就更需要他這種「忠誠可靠」,兼且有「成功處理」佔中等亂局經驗的人去主持大局。按此邏輯,政改失敗後,特區內政治張力只會有增無減,社會衝突也會愈來愈多,因此由他繼續擔任特首,自是上上之選理所當然。
6 J1 T# m% R3 }5.39.217.76/ K, X0 L8 _! G" W+ {1 j) x0 W8 K
然而,願意緊貼中央事事唯上,只求滿足上意的人又何止他一個?對特首寶座虎視眈眈的各路人馬,哪一個人近年不是處處表現出全面配合中央,作風愈走愈硬?而在反佔中日見成熟足以與泛民抗衡的愛國組織,也並非依附於梁振英。中央也清楚明白,梁振英始終與商界關係一塌糊塗,在團結建制派力量也力有不逮,在爭取社會民心上更是「負資產」。因此,假如中央在政制原地踏步基礎上排除了制度上政治失控的可能後,去給港人一份小禮物以為下屆特區政府換取一個短暫「蜜月期」,把梁振英拉下馬以紓緩一下中港矛盾,也是未嘗不可。所以,所謂梁振英連任的假設,未免言之過早。公仔箱論壇* Y' t9 x5 Y7 N5 O
公仔箱論壇/ D7 B- s- p' H' S1 H' c
第二個公眾關心的議題,是泛民會否如梁振英所想,因政改失敗而被選民抱怨,進而被vote-out?政制原地踏步,確實會令部分求息事寧人、較多從現實考慮的選民感到懊惱,而以雨傘運動後期的民意走向來看,香港民眾確實有其保守的一面。也可以預期,至少在政改失敗的一段日子內,作為一種政治表態,泛民也勢必會把「不合作運動」升級,進一步擴大與這一群務實選民的距離,這大概也是梁振英的如意算盤。但問題是現實中的選舉投票,往往只是一種權衡兩害取其輕的抉擇,就是說我們要考慮的,並不是誰是當議員的最佳人選,而是哪一位候選人不是最糟糕的。泛民近年固然沒有什麼令人振奮的表現,但問題是建制派長期為了保駕護航,也不見得取得民心。更甚的是,在整個政改過程中,建制派甚至連拿出一套似是而非的說法的興趣也沒有,只懂重複又重複地說831不可修改,赤裸裸地以強權壓倒道理。在人人急於表示忠誠的氛圍下,不少人發瘋地為求取悅上意,開始胡言亂語,結果什麼「警察拉人,法官放人」等完全缺乏法治常識的說話,和「阿女上完通識堂叫阿媽早啲死」等全無邏輯的白癡廢話此起彼落,令人慘不忍睹。就算市民講求實際、願意妥協,便真的會投票給這批議政水平低劣、立場完全異於社會核心價值、賣相令人倒胃的政客嗎?我十分懷疑。4 L1 B7 L' \! ^4 ~/ b
5.39.217.762 v8 U  z4 @5 W$ Q% S. b
但反過來說,民主運動會否受惠於政改拉倒,而令聲勢變得更為浩大?持樂觀態度的朋友認為,佔中令青年人政治醒覺,必大大有利於壯大民主運動。長遠來看,有更多人關心時局、重視公義平等,自然有助於推動社運發展。不過短期而言,情况卻充滿不確定性。受雨傘運動洗禮的年輕朋友,確實躊躇滿志,急於有所作為。但從退出學聯的爭議來看,不少人的心思卻是無的放矢,空有對現狀的不滿,而沒有清晰的主張,在意情緒宣泄多於關心民運長遠發展。當然有另外一批朋友,積極矢志參政,籌組政團,要向各級議會進發。這種發展,有利於把佔中引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政治實力,對民主運動絕對是好事。不過礙於資源和經驗,這班年輕朋友在未來兩年的選舉中,要取得成績並不容易。我們只能寄望經過這些選戰洗禮,能令他們增加閱歷,日後能成為社運的主力大軍。但
4 X  M; ?  i4 o, y2 L以年輕人急於求成的心情,和普遍對政黨和議會的厭惡,這股參政新風究竟能持續多久,又或者在初次參選失敗後還能否保持熱誠,有待觀察。要把傳統政黨力量與這群政治新生代有機融合,以衍生出更強大的民主力量,所牽涉的時間和心力,恐怕是一個相當複雜和漫長的過程。
; c& ?0 W6 ], ]$ R2 P4 d6 X6 S公仔箱論壇

& c% t8 y0 s9 m9 r! v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 \3 V: v$ r
不能完全壓倒
" g; B; S6 {- m% D9 r) s9 c& y) G" s公仔箱論壇無意拉近距離tvb now,tvbnow,bttvb+ D8 M9 M" h+ O8 L
5.39.217.76# s8 n! b0 j6 f% ]' W
改失敗,意味我們勢必再次墮進原來的政治死局中。不同的政治力量,正處於一個既不能完全壓倒對方,但又無意拉近距離的博弈狀態中。而更不幸的,是原本可以居中調停的特區政府,在個別政客一己利益考慮下,選擇了完全向中央傾斜的路線,令局面更為困難。在未來的一兩年,政治對抗連年不休、政府施政一事無成勢將成為特區政治的新常態,沒有人可以力挽狂瀾,扭轉大局。這種困局,也只有待市民大眾對局面的厭惡程度去到另一個爆發點,用更強烈的動作去表達對泛民、建制以至中央忍無可忍時,才有機會迫使各方政治勢力去重新思考策略,特區政局方能重現曙光。但在此之前,坐在這輛急速下墜的政治列車上的你我等平常百姓,唯一可以做的,大概只能扣緊安全帶,自求多福。& p+ A5 Y2 H; C5 v

+ Z- M, C6 {6 B8 ?公仔箱論壇$ X* ?! V, y2 s. u. W( [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通过了就很难回头了,拉倒还有一丝希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