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港報社評總覽:一周一行緩矛盾 難打擊水客

4月13日電/深圳居民一簽多行今改為一周一行,但對於水客活動和香港旅遊業似乎有害無利。 tvb now,tvbnow,bttvb  \* j% t8 j( @
% s& o$ ]. g6 p1 h" l
  星島日報社評指,旅客南下熱情不再,原因是港元轉強,來港購物相對不便宜、激進分子的衝擊觸發內地人的不滿與不安感,以及內地豪花送禮的歪風收斂。“一周一行”在這時候推出,對水貨客活動料暫可稍起降溫作用,但同時也會削弱內地居民來港正常消費的意欲。為避免出現旅遊業等相關行業出現持續下跌的情況,政府在遏制水貨客活動的同時,必須刺激旅遊業和零售業,防止經濟由盛轉衰。而對於水貨活動,新措施只會令內地水貨客減少,水貨集團勢將轉而聘用港人帶水貨,這種“地下貿易”不會因簽證受限制而收斂。因此,政府對此問題沒必要“落重藥”,否則將殺錯良民,連累零售業和旅遊業一併受害。 9 g( D$ ?2 P: U" l' c

0 A/ S. V$ r/ Q2 J公仔箱論壇  信報社評指,“一簽多行”收緊為“一周一行”,理論上當然有助紓緩中港矛盾,但若然水貨客由深圳人變作香港人,情況並不會有顯著的改善,惟有想方設法切斷水貨集團的財路,例如內地海關必須嚴查攜帶大量貨品北上的香港旅客,並嚴加取締水貨集散點,水貨客困擾香港人的問題方可徹底解決。旅遊業始終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打擊水貨客之餘,亦須有具體措施招攬優質旅客,這才是健康的發展方向。tvb now,tvbnow,bttvb  ?. B) S7 s% g8 C

7 k$ |9 H1 a1 U: |& q$ z; ytvb now,tvbnow,bttvb  東方日報社評稱,將一簽多行調整為一周一行後,相信水客擾民問題有望緩解,這充分說明中央重視港人的意見,亦希望避免激進政客藉水貨問題發難,以犧牲香港穩定換取政治籌碼。最令人關注的不是有多少港人將加入水貨行業,而是當局增加旅遊配套設施無能,接待能力不足,繼早前頒布奶粉令,現在又收緊一簽多行,種種不友好姿態,難免打擊內地居民對香港的印象及自由市場的信心。最壞的情況是,一周一行措施未能杜絕水貨亂象,同時又令真正的旅客心灰意冷,作為香港重要經濟支柱的旅遊業將會一沉不起。 6 i2 `* @3 b$ E4 Y0 B  F/ Q

+ h* N% L. I+ ?  新報社評指,這次調整,將內地水貨客的“財路”打斷,因為一星期來一次,賺不到太多錢,但水貨是否會減少?相信仍然存在,不過改由港人做“主力”,屆時“反水客”組織及政客,是否會針對“自己人”?年底有區議會選舉,相信屆時就有答案。而深圳有逾100萬市民持一簽多行來港,除了水貨客外,還有港人在內地的妻子,未能成為新移民前,靠此穿梭兩地,照顧在港的家庭,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5.39.217.764 X8 s) z8 a' l3 }6 l: K

0 c) Z  [3 {1 r0 P- b! q% O  p1 a公仔箱論壇香港經濟日報社評稱,曾有調查指,獲批一簽多行的深圳居民,每年平均來港約九次,故一周一行未必對正常旅客構成太大不便。惟今次政策收緊若令內地民眾加深感覺,誤以為香港不再歡迎內地客訪港才收緊政策,那將不止損深圳居民,還可能影響其他省市民眾訪港意慾,港府必要時應主動解釋。而旅業正面對自由行政策收緊,與港元強勢的雙重壓力,必須變陣求存。如過去很容易便大賺內地客錢的零售業,應推更多以本地客為主的促銷活動,以吸引購買力不俗的本地消費者,短期內彌補旅客減少的衝擊。
0 ]0 [; \9 c' f5 d5 _; v8 w  c5.39.217.765.39.217.764 k+ }4 ~  ]5 R* ~
  文匯報社評稱,導致訪港旅客數量急降,最主要的原因則是早前發生針對內地旅客的“反水貨”暴力示威。暴力趕客雖然只是極少數人的行為,卻讓整個香港蒙羞,香港花數十年建立的好客之都形象一朝被毀,內地旅客捨港而去,要重新招徠並不容易。要修復香港的旅遊城市形象,恢復旅客信心,關鍵是要制止“反水貨”行動再度囂張作惡。有本土派組織揚言,不排除在即將來臨的“五一黃金周”再掀起“光復行動”,這是對本港法治明目張膽的挑戰,更會令備受打擊的旅遊業雪上加霜,讓政府與業界挽救旅遊業的努力前功盡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