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呂大樂﹕旅業討論焦點模糊 迴避敏感問題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4-10 11:43 AM 編輯
! {) f- z' w7 W/ Z  |9 P9 N公仔箱論壇
6 }6 e2 U" W7 K) E呂大樂﹕旅業討論焦點模糊  迴避敏感問題" D: R4 Y+ a4 `: I! s: p0 `
7 l* [; @3 e+ H, P6 J/ Q' r9 O
近月有關香港旅遊及服務業的討論,實在有點深奧,不易讀得懂。
/ E; z5 [" X7 g9 D  w公仔箱論壇
# h9 c, N) Z/ H" s7 f
事情的開始是這樣的:有群眾組織「光復」行動,對「水貨客」(或疑似「水貨客」)有所動作,成為了一個社會議題。究竟這些行動是否獲得大多數市民積極支持,大家心中有數。特區政府予以譴責,這可以理解。不過,我們的政府領導層似乎不甘處於被動,於是進一步指出在農曆年期間,內地訪港遊客的數字跟去年比較有所下降,表示憂慮這是一種趨勢,並表示因此不宜急於限制他們到港旅遊,以免對香港經濟造成打擊云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W- J& ^" [# y

2 _( y1 J' L% B: y0 _7 c, K, H1 Y8 ?6 P; ~
服務業不景氣原因甚多+ G3 `* S1 H/ }' f; }. b

8 ?" V# e8 q: C- o猶在耳,據3月所發表的旅遊統計數字,20152月由內地來港旅遊的人次,達450多萬,較2014年同期增加了31.6%。當中內地過夜遊客的增幅為13.7%,而不過夜的甚至高至46.6%。趨勢?什麼趨勢?理論上,上述官方統計數字應足以令特區領導們大感尷尬。可是,本地新聞媒體似乎特別關注零售服務業的利益,並無利用那些統計資料向政府高層窮追猛打(起碼追問一下,他們曾經表示會考慮為「自由行」封頂,又或者減少「一簽多行」,究竟有無下落?),反而將焦點一轉,轉到服務業不景的問題之上,一時之間,旅遊及服務業步入「寒冬」之說,成為新聞標題,令討論的焦點變得模糊。$ R) Q/ e  M$ [  k

" q3 Y9 u0 k5 ]5.39.217.76與旅遊相關的服務行業出現不景氣的原因甚多(由美元強勢到近期亞洲周邊地方如日本對熱愛消費的觀光客甚有吸引力),很難將問題完全歸咎於那些針對內地旅遊或「水貨」活動的「光復」行動。不過,話雖如此,當話題開始在新聞媒介上流通之後,特區政府又藉此將大眾的視線,進一步移離於限制內地訪港遊客的話題,以減輕社會輿論對它的壓力。( {- `3 U! D; [2 v9 @
公仔箱論壇8 ^6 B3 I# s2 I$ ?
但有趣的是,如果內地訪港遊客消費減少會對零售服務即時產生顯著的影響,那肯定與不斷增長的不過夜內地遊客無關;如無意外,大家關心的應該是內地遊客於奢侈品方面的消費狀况,理應看看是什麼因素在短期之內令他們的消費意欲大減。是因為那一連串「光復」行動?還是內地反貪升級(以至一般人亦減少炫耀性消費)?對此我自問未有調查研究,所以並無肯定的答案;不過,我相信讀者會有足夠的分析能力,能找到合乎情理的答案。而在這個話題上,我只想補充一點,那就是假如香港社會和香港人甘心見到本地零售服務業的發展,就只是建基於內地的不良風氣之上,那麼現在或將來只要政治上略有風吹草動,內地遊客的奢侈品消費大減,那便整個行業陷於衰退的狀態。試問這是特區政府覺得有需要繼續扶持的嗎?這樣的一種經濟依賴是健康的嗎?; D, Q) T# h6 F1 U
5.39.217.76) S; X! Z! m, _. t( B6 Z9 [
究竟港旅業有何競爭優勢?
7 k; D2 o: C% t%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3 w! l$ Y" D0 d6 k% K; [3 @
者上述話題不好講,於是鏡頭又一轉,轉到短途遊客市場不振的問題上。同樣,我未有訪問過來自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的人士,不知為何他們近期減少來港旅遊的原因。但我相信,總不會就是因為近月有人衝擊「水貨客」這單一因素那麼簡單。本地旅遊業值得檢討的是,究竟香港有何競爭優勢?它們是否已經大不如前?而我對這個話題最感興趣的部分是,不知道為什麼新聞媒體很少調查,在內地訪港遊客不斷大幅度增加的過程中,有無其他國家的遊客會因此而覺得香港變得太過擠迫、服務水準下降,或忽視了他們的存在等等,而對香港作為旅遊及消費點失去興趣?這不是一個針對內地遊客的提問,而是接待能力並非僅限於酒店、景點,而是整體旅客的組成,也是值得注意的事情。這可能是敏感話題,但卻起碼應該可以是認真研究的假設。大家在有意或無意之間避開了這些問題,實在令人費解。
! _8 i' s) `' C" v9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7 C+ _9 z3 Z* U) k5.39.217.76同樣有趣的是,假如外地來港旅遊的遊客減少,以至零售服務業不振,而同時內地不過夜旅客在2015年一二月的訪港人次達560多萬之數,那我們又應該如何理解這個數字呢?我在過去兩三年裏多次指出內地遊客不斷增加,其實並不是一個旅遊現象。而不過夜內地遊客持續大幅度的增長,對於那些面向海外遊客的旅遊業及相關服務業,其實並無好處,因為即日來回「遊客」人數的上升,在消耗了香港的城市資源(例如交通)之後,而不會帶來預期的經濟效果(例如高消費環節沒有增長)。如果特區政府是十分重視旅遊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的話,它對此應有一種說法。5.39.217.76+ L" q! m. \: x8 ?' o' q# y) l- n
5.39.217.76' I5 x- C9 \( M( ^9 Z+ D( o: @' E
不過,最妙的還是特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以批判「光復」行動的手法,來令市民暫且放下對控制內地訪港旅客的期望。他在出發往武漢之前,再提旅客人數減少,響起警號。對此我們沒有必要急於爭論。到首6個月的旅遊統計數字全面公開後,我們再向特區政府了解如何解讀;如果到時旅客數字未有明顯減少,那它可還能成為沒有新措施出台的理由?現在,憑三兩日的情况就去談社會趨勢,恐怕只有特區政府才有這種膽量。( m$ b3 G  V& N& \0 e$ ], C

( t! M% ]6 p" Y
6 W$ t: ?- n. b$ F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 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