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苦了格蘭

車路士領隊格蘭總離不開「風眼位」,成為眾矢之的,球迷對他從沒有好感。朋友在茶餘間說起歐聯對利物浦,在最後1分鐘利物浦的懷斯,俯身頭球頂入「烏龍波」,電視鏡頭轉至捕捉格蘭,只見他極之興奮,但瞬間似乎是沒有表達興奮之情的對象,身邊當然沒有球員與他擁抱握手,連助教的反應也是冷冷的。朋友見到這瞬間由興奮至落寞失落,認為只有張曼玉在電影《甜蜜蜜》殮房認屍的一幕能比擬。

接摩帥棒吃力不討好

可憐的格蘭,落入港式電視劇電影文化的框架。香港文化每每喜歡製造「黑面」,先有敵人衰人賤人,才可以製造英雄,也可以將一切罪咎轉至「黑面」身上;亦因為有了敵人,再而有了正面的英雄人物,才令旁觀的球迷有興趣將球場外的恩怨情仇化為話題,成為提升說話力度的不二法門。所以,朋友每次說起格蘭,都咬牙切齒評論他的調兵遣將如何「無料」。

然而,就以對利物浦為例,他調入沙洛文卡勞,放棄勤勤力力的祖高爾,根本是慣常的處理。祖高爾有多少場可以踢至完場?且卡勞可走得更遠,在敵人戰陣中產生擾亂作用,在落後1球下,這是可以一試之法。換出波歷克,當然說格蘭無腦愚蠢,但換出後整隊沒有兩樣。其實車路士現今有機會當「三亞王」,戰績不算差。

格蘭代替摩連奴,根本是進入死局。這種替換的死局很簡單,就舉前任特首與鄭大班的分別來說明。代替董特首的人,不需要雄才偉略,只要有少許功績,已經有人鼓掌;但若上一任是如當年鄭大班之聲望,誰代替他,誰就需要很大的功業才能在受眾中表現不同。同樣,摩連奴之後,誰當車路士領隊,誰都有難。但球迷與論者不會如是觀之,仍然將他包裝為「眾矢之的」,理由很簡單——「格蘭」這個形象是讓球迷泄洪的。

何國良

理工大學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