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生活習慣不良,令中風病人愈趨年輕化,有醫生表示,40至50歲病發病人數目比10年前增加一半,亦有醫生指,見過最年輕病人只有30多歲。5.39.217.76, ]5 i$ _: _2 r) i" _/ Q0 r+ K/ P
有53歲女病人突然中風,右邊癱瘓,以為「好唔番,下半世在老人院過」,被轉介往瑪嘉烈賽馬會腦神經綜合復康中心後,5個月內右手活動能力已恢復至6成。
7 _5 p4 l( `0 R9 ^5 t中大腦神經科講座教授黃家星表示,隨着本港人口老化,中風長者數目愈來愈多,但40至50歲患者亦漸多,數目比10年前多出一半,黃認為,是因為港人生活習慣所致,如吸煙、缺乏運動等,令不少人有「三高」問題,即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
2 T2 P x* ], ?4 t! b53歲病人 「以為老人院過餘生」
3 T5 K3 I9 s2 L d( V0 W- d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羅振邦表示,現時中風病人主要是70至80歲,但近年50多歲發病病人亦有增加趨勢,但他強調,40歲以下病人仍罕見,估計只佔整體病人5%,主要是先天因素所致。tvb now,tvbnow,bttvb( r# f# U- O! k4 Y P
現年53歲的林女士,本身從事洗衣業,去年2月一個早上突然感右邊動不了:「想打電話報警都用了數十分鐘!」送院後才知道是中風。5 N5 X2 s+ J0 V( ^0 _* s9 c
林女士出院後,先轉介往日間康復中心進行物理治療,但坦言沒有用:「只是郁下手、郁下腳」,治療3個月後,情況依然沒改善:「我以為我呢世都郁唔到喇,要在老人院過下半生。」; E; C7 d8 l$ K
機械臂 透顱磁刺激 虛擬遊戲tvb now,tvbnow,bttvb* b: U% |! Y! i% K5 d
她去年5月,被轉介往瑪嘉烈賽馬會腦神經綜合復康中心,以中心的儀器包括機械臂、透顱磁刺激及虛擬遊戲等訓練,5個月後,手部能力由零恢復至6成,她表示,轉介到中心前,右手完全不能動,手指亦不能動,但現時右手已可舉手伸直,更可自己煮公仔麵,林女士說時不禁激動落淚,希望本年年尾可開始找工作:「我仲咁後生,都不想咁快俾政府養!」5.39.217.765 \$ T$ O8 k5 ?" a- e! J, j- l) w
羅振邦表示,傳統日間康復中心人數較多,一個物理治療師要對20個病人,未有足夠資源為病人做針對性治療,但綜合復康中心可提供「1對1」護理服務,訓練亦以機械進行,有別傳統的物理治療要依靠人手。
; j- L- u9 `) j0 F5 V,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以往是醫護人員抬着病人的手運動,但醫護人員都會累,現時以機械臂協助,則可延長運動的時間,提升功效。」
. M. B6 @( \2 V( O6 ^7 n F羅又指,由於傳統的日間康復中心所做訓練種類較少和單調,較適合長者,因此綜合復康中心將來計劃主要為年輕中風患者提供服務。
! I; Y3 a- a1 c根據醫管局年報,2012年共有3,528名病人因中風而住院、1,138人死亡,而2011年有3,667人住院、當中1,164人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