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壇出現罕見異象,一向立場南轅北轍的藍綠立委,這次竟然「有志一同」,將交通部提出的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完全封殺」,逼得交長葉匡時不得不掛冠求去。 值得玩味的是,藍綠立委的步調雖然一致,但雙方的目標卻大不相同。綠營杯葛高鐵財改案,表面上是反對交通部將特許權延長四十年,認為這涉及八千億的利益分配;暗地裡,其實在為五大原始股東護航,反對他們的股權在「減資再增資」的過程中遭到稀釋。藍軍擋下此案,則是不願背負「圖利財團」的黑鍋,同時更要反將民進黨一軍,讓社會大眾了解高鐵的沉痾是在扁政府時期種下的禍根,而現在綠營卻在那裡冒充正義之師反咬執政黨。 高鐵從搶標、興建、營運至今,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三任總統,是不折不扣的「歷史共業」。在民眾的立場,高鐵是便捷的交通設施,不可能讓它荒棄;但在政治人物眼中,它既是包袱、也是利益、更是政治鬥爭的工具,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玩法。包袱沒人要扛,利益各方要爭,而鬥爭手法則取決於眾人的巧思;今天的高鐵,正好落在沒人要扛包袱的時刻,朝野便一齊撒手。 沒人要扛包袱,是台灣政治文化的積弊之一;其源頭,與民眾易受膚淺意見煽惑有關。試想,民進黨對交通部的方案拋出以八千億元「圖利財團」的指控,如果藍軍立委還拚命去力挺葉匡時,豈不恰好坐實綠營的抹黑?在鬼魅當道的氛圍中,藍軍打退堂鼓下台,似乎還是聰明之計;否則,接下來恐怕就要面對一場箭矢齊發的烏賊大戰。 有趣的是,葉匡時怨藍軍立委沒有挺他,藍委則怪葉匡時未遍數五大股東的「原罪」;而聲東擊西想為財團護航的綠營,這下也走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