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灣人才流失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關注。2014年11月22日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全球人才報告」,在評比的60個國家當中,臺灣總排名第27,較去年衰退了4名,是最近10年的最差表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人才流失」的惡化程度,在這項排名中,臺灣竟排名第50,屬於瀕臨墊底的排尾地位。
/ j8 J. m# ]) c n {- f. n
: d7 ?& ~* Z* F. W! V# H1 i公仔箱論壇緊跟著「人才流失」的是「相對低薪」問題。臺灣不僅平均薪資停滯15年,高階人才的薪資也只有相當微幅的成長,讓臺灣越來越無法吸引海外優秀人才。根據另一項最近的亞太區域調查報告,臺灣高階主管的薪資水準在亞太13國中位居倒數第4名,只勝過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公仔箱論壇( N9 d4 O8 t- j! \
( J( q9 a: z; @' T1 j# G0 a* z
過去的調查就顯示,傳統產業、高科技業、貿易服務業,以及金融服務業,是臺灣人才外流最嚴重的產業部門。出走原因包括「可以拓展個人視野」、「擴大發展空間」以及「國外薪資優渥」,尤其平均薪資比臺灣高出至少62%。調查也顯示,前往海外工作的人當中,具備「博士」學歷者最多,其次是「碩士」,顯示越高學歷的人才越是大量出走。
; v! y" @" [: W: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M0 a; E( l- A
人才外流問題,指的是一個國家較為高級、高素質的人力,持續大量「淨流出」的現象,也就是這類人力流出總量和速度,遠大於流入的總量和速度,這樣的結果造成了國家社會發展的負向作用力。
; c+ O9 T# l8 T) B' R
9 D" d. l; R, F8 p8 a8 _# B驅動臺灣人才外流情勢會出現漸進式惡化的供給面問題,最主要可以歸咎於四個因素。首先是,少子化和高齡化並存的兩極化發展,嚴重改變了人力供給結構和總供給能量。其次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過剩,以及大學培養的人力資源和產業部門的實際需求出現明顯的落差。第三個因素是,同時出現軟體人力供給過剩,而硬體人力供給卻萎縮、短缺的高度傾斜發展。第四是,在地化人才供給長年暴增,而國際化人才供給卻嚴重萎縮。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1 S, c; ]# ?: v& L) l# O$ `" Y5 D
% h. ?4 m2 @1 ?8 {2 t1 Z% z* Vtvb now,tvbnow,bttvb至於驅動臺灣人才外流情勢會出現漸進式惡化的需求面問題,首要是,過去20年總體經濟層面所發生的「投資大衰退」和「消費大抑制」,使得民間骨幹性工商產業部門的用人聘僱需求,受到嚴重耗損。新增就業機會逐年縮減,整體勞動市場對於青年世代人力的吸收能力大幅衰退。
. }7 ?( H0 h, | ! B5 ?( }- S; A0 ]+ W
其次是,也因為「投資大衰退」和「消費大抑制」,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的升級轉型速度大幅放慢。加上基本勞動法規,越來越傾向對勞動力市場的保護,造成整體勞動力供給出現嚴重「回堵」現象。也就是「老舊的勞動力」延後離退或出現轉業轉職失能問題,造成新生和新興勞動力「無法順序進場」或「無法轉換工作」的「摩擦性失業」。第三是,國內投資營運環境日趨惡化,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產業外移」、「廠商外移」。tvb now,tvbnow,bttvb: d) q5 |+ `/ _( u! Y
+ d% g" o2 u( ptvb now,tvbnow,bttvb特別是臺灣勞動力市場所顯現的整體需求面衰減退化,正是造成今天「薪資20年不漲」、「人才外流」問題更趨惡化的根本因素。
9 j# U9 e" e7 ~# j$ Ktvb now,tvbnow,bttvb
% d( W4 ~2 D; T { C$ j# `( h) ?tvb now,tvbnow,bttvb臺灣可以經由以下的幾個策略,來防制或紓解當前臺灣人才外流和人才空洞化的危機。3 J# A0 g2 x; |7 l4 T3 L4 X$ t: g) `
; }5 T* b5 j- z2 Z: R5.39.217.76首先是採取積極的「擴大國家造餅機制」,讓臺灣經濟社會儘快回復到1980年代振興投資與促進消費的經濟社會格局。從需求面的振興,來穩固整體國家人力資本的充分利用和配置。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7 |" r w) p7 p#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c. ^: p& _0 S- i2 h
第二是,積極推動法規鬆綁,立刻放寬過度的自我保護主義,提高臺灣的經濟社會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激勵新一波「所得效應」和「就業效應」的積極正向發展,突破長期「悶經濟」困局,扭轉「低薪國家」的困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3 p9 a/ R, ], q% v0 i1 N
% G: w; F% e% k/ }
第三是,由於缺乏國際化人才,導致臺灣喪失全球競爭力。政府可以重新再強化1970年代之前盛行的「出國留學」運動,讓更多新世代「青年潛在人才」能夠藉由深化「國際觀」、「國際接軌能量」和「國際胸懷」,來有效補足今天臺灣所欠缺的國際化人力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