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電/歲末年關時,幹部職工迎來一個利好。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通知,明確要求,在堅決杜絕“節日腐敗”的同時,要“保障幹部職工按規定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
/ O, O: @+ i8 }: t/ O+ B; W5.39.217.76
9 x5 T$ b) A8 d+ e- D; S. I9 H5 l5.39.217.76 人民網刊登署名為“濂溪”的評論文章指出,福利不等於“腐利”,這本應該是一個“最大公約數”。但是,在八項規定禁令下,不少單位,卻將兩者一視同仁,劃起了等號,打著反腐的旗號,幹著“一刀切”的活。說到底,還是不少領導幹部心態不正,寧做鴕鳥,不做出頭鳥。
: [% O% ]7 X% h; M% ^
5 h7 R" k2 H" U9 K N 應該來說,兩年多的正風肅紀,小到月餅的發放、贈送賀卡年歷,大到公車改革、嚴禁出入私人會所,中央管得多、管得嚴、管得細;再加上,“反腐通訊社”打虎無規律,不少官員“心有戚戚”,要強化福利管理,這是反腐的題中應有之義。
& B$ j6 B3 O3 @7 \* A5 V C W
( Y0 C" T& M3 x9 U( S' J 然而,強化管理不等於“一刀切”,禁止亂作為不能變成不作為。有的單位領導便篤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這種鴕鳥心態下,“誤讀”中央的反腐深意。大筆一揮、大刀一砍,不加甄別,不細考慮,便把所有福利都歸入反腐的行列,避免成為反腐的靶子。以前是亂發,現在是不發。這種行為,與“不作為”又有何異? # H% m T) e* ~- d5 n
% z; t4 e1 w4 s& F8 A8 v
反腐,利劍所指的是官員拿著權力變現,反的是貪污腐敗,反的是不正之風,反的是貪官污吏。且不說,我國《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員工依法享受國家法定福利;《公務員法》也規定,“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福利待遇”。就拿員工的交通補助、車改補助、供暖補貼、防暑降溫等來說,這些正常福利的發放都是有規可循、有文可依的,與腐敗又有何關係?反腐,反的是官員腐敗,絕不該讓正常福利為腐敗買單。官不能貪腐,但員工正常福利也絕不能少。 1 B; u5 Q7 |9 t) [7 X5 K
* p1 {, R! Q5 E* D) x2 b3 g; t! Y9 e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國企、機關單位的確存在濫發福利、變相發福利的現象。有網友就曾調侃,“工資比猴瘦,福利比豬肥”。雖說,網友調侃的並不是正常福利,而是變相“腐利”。這也提示我們,福利不能成為監管的化外之地。 # Y' {# j+ x: ^% s/ E
3 d7 v- L$ X+ R0 _* @& ] 捂著,易發黴;藏著,易受潮。經常在陽光下曬一曬,才容易晾幹水分,保存得久。這是生活常識,也應該成為政治常識。保障員工的正常政策福利,不僅需要一紙政策,更要將政策細化了,監管做實了。發了多少福利?以何種名義發的?為何要發?回答這些問題,要有一本明賬,經得起審計審查,經得起民眾監督。而這,能將變相福利與正常福利切割,又何嘗不是對老百姓正常福利的一種保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