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治國接任行政院長的第一天,不過擺在毛內閣眼前的,除了惡劣的兩院關係,低到谷底的民意支持率,以及百廢待興的經濟問題,還有選後「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柯文哲昨天與林聰賢聯手建議,「北宜直鐵應採最短路徑」,就是指標之一。要怎麼做,行政院勢必面臨兩難。 「北宜直鐵」採什麼路徑,最核心的是環保問題,自不待言。但這個案子所彰顯的意義是,未來中央核定的國家的重大建設,地方政府不但未必買單,更可能提出對案與中央對抗。對抗的目的,除了最直接的「收買民意」,當然也是為了搶錢、搶權,達到政治目的。 「北宜直鐵」路徑問題不是個案。九合一選後,民進黨新科縣市長們共聚一堂,說要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和地方制度法,也是標準的「地方包圍中央」。另外,桃園的鄭文燦推翻「南桃鐵路高架化」,基隆的林右昌說捷運延伸到基隆,必須走「南港線」,推翻行政院的「汐止民生線」,都是具體例證。而且巧合的是,這些都發生在藍綠執政翻盤的縣市。 對這些新科縣市長而言,若能真的爭取到政策,當然是大功一件,為未來連任取得籌碼;即便爭取不成,也可將責任歸咎到中央政府頭上,自己不用扛任何責任。當然,付出的代價就是這些重大政策可能因為爭議過大,最終一事無成,或者得耗費時日從頭再來。但在政治優先考量下,綠營地方首長們可能不會想這麼多。 於是衍生的另一個問題是:為求勝選,行政院在選舉期間開了不少支票,如今這些支票到底要不要兌現?即使兌現,面對新科縣市長的「加碼」,行政院又要如何因應?毛內閣甫上任,思考這些問題,恐怕不得不「毛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