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應該聽說過,當女性情緒不穩猶如火山爆發時,週圍共處的人常戲稱「一定是好朋友來了」,若對象是年齡更長的熟女,則會被當成「一定是更年期快到了」。
. l I" q' d9 s1 z+ Z% p0 C, S0 r
5 _0 E$ `. Y+ m1 h/ v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A/ C6 _2 @! t, y" M
何時步入更年期?女性45歲後為多數
6 Z3 q E* C) L3 @1 g.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X- L/ g* B" W) a O' Ztvb now,tvbnow,bttvb台灣婦女平均停經年紀約為50歲,女性大約45至55歲開始步入更年期,更年期是由於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逐漸停止製造,經期週期的間隔也漸漸延長,次數減少至最後停止的現象,同時也代表著婦女的生殖機能逐漸降低至完全喪失的過渡期,並帶來更年期婦女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種種不適。
/ x0 o9 K1 }. o( l" e2 C( C- z公仔箱論壇
. p/ r! `+ b+ ]) O2 _! h1 f+ `! X更年期症候群惱人 失眠、潮紅樣樣來tvb now,tvbnow,bttvb& C' H) z# M/ q: a9 N- m, @+ U# H
% j' v! F$ C" J5 N: R
更年期由於內分泌失調及女性荷爾蒙減少,在這一時期可能出現所謂「更年期症候群」,諸如臉部潮紅、盜汗、心悸、失眠、情緒起伏不定、焦慮、神經質、易怒等明顯症狀,其他症狀如皮膚乾澀、陰道及尿道黏膜萎縮造成尿道炎或尿失禁、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等種種不適症狀接踵而來,又因為個別體質,每個人對身體變化的適應力而有程度上的不同。
# H3 u, [7 O3 D7 E N5.39.217.76
5 @; j( Y; }0 [tvb now,tvbnow,bttvb熱潮紅易盜汗?少酒經咖啡緩不適
) C( Z. k) r4 w- S' Gtvb now,tvbnow,bttvb) M! \/ ]& l. n
熱潮紅是最典型的症狀,突然身體一股燥熱感覺,由胸口開始往臉部覺得燥熱,延伸到頭部及頸部,即使冬天也會泛紅發熱,幾秒鐘至幾分鍾就消退,隨著有心悸、盜汗情形,也可能在睡覺時出現,影響生活品質。0 L6 l9 z0 _( L) S; }) u! z3 n
& E# A4 q3 b% U% t. p5 W盡量避開生活中會誘發熱潮紅產生因素,包括狹小溼熱的環境、生活步調忙碌緊張、忌食含咖啡因、酒精的飲料、辛辣食物等。運用小方法讓自己更舒適些,包括穿著寬鬆、吸汗透氣的衣服、藉由調整呼吸技巧,隨身攜帶摺扇或小風扇,維持涼爽感、放置擦汗棉質毛巾及清涼舒緩的軟膏備用,都能夠得到立即舒緩悶熱感效果。
" x0 k5 s3 W( i. X: B' Q6 i)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H: ^) N* N; @$ D$ r舒緩熱潮紅怎吃?維他命E、黃豆來滋補
9 F) r0 n2 [. b/ M# h5.39.217.76
- B1 Z! R, A2 Y* G: M# m, L) u【黃豆的製品好處多多】tvb now,tvbnow,bttvb) w" V; @' Z) r. [
+ Y: }* a" W3 C* S4 b7 Ltvb now,tvbnow,bttvb飲食調理可以多選擇黃豆的製品、山藥、苜蓿、牛蒡等,其中富含豐富的天然雌激素及大豆異黃酮。黃豆中的異黃酮是一種天然植物性的類雌激素,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大豆異黃酮素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的症狀,甚至也有報告指出除了能減緩骨質流失,還能增加骨質密度的趨勢,這可以解釋東方婦女的更年期症狀比西方人要輕微,這是因為東方婦女餐桌上的豆類(尤其是黃豆及其製品)攝取量比西方人多的緣故。
9 E8 \% l; O) e M* d
% k: r' d/ b( W% ?' J5 D* n%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適量的維他命E】
! k5 E1 l% n9 C( a2 A8 X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R$ p# G _6 B( e; C9 {& W
維生素E在小麥胚芽、深綠色蔬菜、植物油(胚芽油、玉米油)、豆類中含量較多。若有服用維他命E錠劑時,也應以天然萃取為優先選擇,較不易引起副作用。tvb now,tvbnow,bttvb2 d" v3 R( O9 I6 h/ f) \4 Y: ~
8 b0 V$ A& q; x1 [: v本文出自和平國際《史上最完整專屬女人營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