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李明哲表示,氣候乾燥皮膚容易產生乾癢現象。中醫師李明哲表示,尤其常見於停經期後的婦女、虛弱的老年人、糖尿病及洗腎病人等。
1 i+ G% c9 I6 Y8 W, [3 m! w2 ttvb now,tvbnow,bttvb秋躁造成皮膚問題辨證類型常見「肝腎虧損」、「血虛」及「氣滯血瘀」三型,可從「滋補肝腎」、「養血潤燥」、「通氣血」方向著手調理;另可配合穴道針灸,促進體內循環順暢,刺激皮膚代謝,改善搔癢。
|5 I8 |6 w/ r1 A李明哲表示,中醫辨證屬「肝腎虧損」型由於肝藏血,腎主水,此型常見皮膚乾燥脫屑、夜間搔癢、腰膝痠軟、睡眠不安、舌淡苔黃,脈沉細,藥方可用地黃飲子加減滋補肝腎,肝血足腎水充改善。
- i( s3 H- }+ l. ~6 C9 S/ A「血虛」型可見皮膚搔癢伴隨乾裂,經年累月可產生癬苔狀變化,皮膚變厚變硬,伴隨臉色偏白,頭暈心悸,容易疲倦無力,或月經不調,舌淡苔薄,脈細弱。可用當歸飲子、四物湯加減,養血潤燥,袪風止癢。而「氣滯血瘀」型常見皮膚搔癢乾裂伴隨皮膚暗沉,靜脈曲張等血管不通現象,由於血路不通造成皮膚所需要的養分不足,或因天氣變冷血管收縮造成局部循環不好所導致,舌暗紅,有瘀斑,脈澀,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V2 g9 c, D) H7 v+ b$ T醫師另指出,秋季搔癢症可配合針灸刺激穴位,有助於體內循環順暢,刺激皮膚代謝改善,可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