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多多
" c4 N9 y O% h; {tvb now,tvbnow,bttvb幾天前,上市公司俊和發展集團,至少去信四間大學,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指會撤銷獎學金及贊助,事件引起不小風波。在其致函港大的信中,指「激進的『佔中行動』不能幫香港達到民主的目標,但會破壞正常生活和經濟,以及摧毀法制制度。」表示大學校長應是引導年輕人,以合法途徑爭取訴求,但卻未能盡到責任,對此表示痛心及失望,并表示停止贊助並非其所願,這麼做是為了提醒大學校長及學者,保護下一代免受政治角力的影響。
" B. C; L, F2 \' y0 B9 x6 v5 q! B公仔箱論壇俊和公開承認去信大學、停止獎學金贊助之後,多日處於輿論風口浪尖。但有學者表示,擔心如佔中行動繼續,將進一步惡化經濟發展及營商環境,日後亦有可能觸發更多商業機構,終止對大學的資金贊助。
1 g: `4 [+ g: ]4 ctvb now,tvbnow,bttvb港大回應時則指,大學一直受到來自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的信件,反映對佔領行動的不同看法,這些信件一向保密處理,但都給予尊重。科大則指不會評論與捐助人的關係,尊重捐助人的決定,并感謝一直以來的支持。理工大學則表示,有機構撤銷早前承諾的捐贈,但不會單方面公開個別捐贈機構的協議。tvb now,tvbnow,bttvb, C& T1 o/ p# }+ A6 k2 Q! v
對俊和停止資助的行為,學聯副主席、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則直批此舉影響院校自主,是政治打壓,還有一些人進而扣上帽子說是「干預學術自由」。對這種說法,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俊和明確表示,不再對相關學校作出資助,正是因為涉及學校的「大學領袖」,未能阻止將政治引進大學校園裏而感到失望。第二、並非院校的所有學生都參與或支持佔中,個人以大學學子、學生會成員身份或者大學學者的地位,積極參與政治活動,難道不是利用學術高地來做政治的事?俊和之舉,應是對以上混淆視聽的行動作出的抗議。tvb now,tvbnow,bttvb2 l7 p2 l& j6 k, p& ^" Y% e! `( k& \
亦有評論指責俊和,作為一個自重的企業,與受助機構的雙方理念一致,則應追求建立長遠合作關係,絕不輕言放棄與受助機構的合作,以展示自己的政治立場。從港大公開的資料來看,俊和從2007/08學年度開始,即每年都向港大的兩名學生贊助2萬港元,持續了7年;於2013/14年度,「佔中」之前,亦有資助港大的學生活動、及理工的學校活動,超過13萬港元。從何輕易得出這是一家輕言放棄、不自重的企業?他人不可因由今日「佔中」產生的理念不合,而終止關係,又是什麼道理?允許自己表達政治立場「unfriend(取消關注)」別人,稱是言論自由,為何卻責罵他人因理念不合「unfriend」,是不自重的行為?
- K& c# _( N; i. X, `tvb now,tvbnow,bttvb網上還流傳一條俊和副主席彭一邦的錄音,他曾走上銅鑼灣接頭與示威者對話,表示看到香港如此撕裂而感到傷心、激動,質疑爭取民主是否可以影響其他人的生活,私自替全部港人決定、并將佔領區擴散至銅鑼灣、旺角等地是否正確,希望示威者能夠反思。
2 D3 n l' G: e5.39.217.76大學的使命
9 u0 m c% _" O3 y3 C4 U公仔箱論壇大學除了學術研究之外,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使命?香港大學的校訓是「明德格物」,修身治國齊天下,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中文大學的校訓是「博文約禮」,即遵守社會的規範。老師更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循循善誘,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嚴謹治學。事實上,「佔中行為」損害了本港的交通、經濟、民生等方面;示威者知法犯法,損害了香港核心價值之一的法治制度;同時,親友、同事為政見不合而關係破裂、相互仇視,所帶來的社會撕裂,都對香港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這些佔領者們又是否「格物致知」呢?
. y# a! ?& z# H! C1 G7 e* y是,這次俊和撤捐的款項也許並不多,某些媒體及示威人士鄙夷「不要也罷」,但這不應僅僅關注獎學金的多少,社會更應從這件事做出反思:大學教育除了推動學術研究之外,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