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睡前常會喝一罐超商販賣的愛爾蘭黑啤酒,或20cc酒精濃度高的燒酌或威士忌。我可以為自己處方安眠藥,不過喝酒會有欣快感。從超商櫃位與媒體廣告來看,每天喝這點酒量的人應該不少。
+ o8 V P+ {, s6 e+ Y' B公仔箱論壇身為精神科醫師,我常想,直接吞一顆鎮靜劑還比較快,又省錢。長期喝酒對肝臟或其他身體器官會有負面影響,酒精的成癮性往往比鎮靜劑還強烈——還好我酒量差,一點點威士忌就能讓我安睡。但最近一些鎮靜安眠藥與失智症相關性的研究出爐,似乎喝酒才是聰明抉擇。
+ ^: [6 d( U# ^" c) l公仔箱論壇不過,讀者不會細查的是,這些研究證實的只是失智症與服用安眠藥有「相關性」。迄今最嚴謹的研究來自加拿大的健保資料庫,以大於66歲的失智症病人為控制組,追溯疾病診斷之前的第六到第十年間的用藥史。# l5 J8 F- E U" j) h
統計資料顯示,這段觀察期有無使用鎮靜安眠藥,與失智症確實有「相關」,但這仍然不是「因果關係」。人類大腦在四十幾歲後認知功能就開始退化,失智症病人在確定診斷前許多年,就可能有些前驅症狀,而壓力、焦慮、憂鬱或失眠本身可能就跟失智症相關。病人可能是因為其他與失智症相關的問題才服用鎮靜安眠藥,但最後還是無法避免症狀爆發。' [2 m1 @8 ^ I" y
如果社會大眾開始恐懼鎮靜安眠藥,就得看看,用來取代改善睡眠的方案是什麼。喝酒?偏方?草藥?我們不知道這些方法是否更有安全性,因為健保資料庫裡根本找不到數據。如果能用其他更健康的方法如有氧運動、瑜伽、紓壓來改善睡眠,自然是上上策,但如果有能力、有時間善用這些健康法則的人,應該從一開始就不會選擇用藥吧。tvb now,tvbnow,bttvb* W6 a3 B$ }& Y1 F& Q1 m
比起失智症的恐懼,我更擔心的是服用鎮靜安眠藥物的依賴性。服用較高劑量的鎮靜安眠劑,有時會造成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變差,偶爾還會夢遊。多數醫師會苦口婆心請病人克制用量,但許多病人還是喜歡快速入睡、深沉睡眠的感覺,不願意忍受、或因為工作壓力無法忍受減少藥量時的難過。
# H* P* J& r! n" Z/ g. m& o9 I2 X# \治療失眠有沒有其他科學方法?許多研究都認為,對於中輕度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效果不比藥物差。只是,心理治療需要時間與人力資源,台灣人缺乏心理治療風氣,現實上現在也缺乏全面實施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力。經費拮据的台灣健保,恐怕也無法負荷——加拿大健保的心理治療費用大約占所有醫師診察診療費的5%。經濟能力較好的中產階級,或許可先嘗試不用藥的自費心理治療吧。
1 Q: L' F6 N2 a5 P5 E5 l
( }0 F) B% h% q* w! Jtvb now,tvbnow,bttv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