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電/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建設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等五大城市群。在這其中,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起著龍頭作用。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推動大量產業向長江中上游轉移,與整個長江經濟帶的聯動效應越來越明顯。 公仔箱論壇6 ~6 n* @7 B8 w$ \- U& x3 C
/ j( {2 l9 d3 V$ c0 w公仔箱論壇 新華社報道,結構調整,是近年來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關鍵詞。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江蘇和浙江GDP增速分別為7.1%、8.9%和7.2%,同比回落0.6、0.7和1.1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服務業分別實現7.8%、9.2%和8.4%的增速。
u. O: T# }2 Z, b+ A
- \7 l/ G+ w6 O2 \6 d/ c( j5.39.217.76 整個上半年,長三角兩省一市服務業佔比達47.8%,高於同期全國服務業比重1.2個百分點。其中,上海佔比最高達到62.7%,比去年上半年提高1個百分點。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r% |' |) T- d5 F, G/ r
, a0 j8 e4 i+ W4 x 一直以“製造業高地”著稱的長三角地區,近年來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大量產業向長江中上游轉移。目前,僅長江中游地區,就設立了安徽皖江、湖南湘南和湖北荊州等三個國家級的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長江上游的四川省,引進國內省外資金每年上一個千億元台階,2013年達到8697億元,其中東部地區的到位資金佔比58%。
5 x" q" ~ \3 h+ I5 C" D% T# a+ P' @- E! r' m( K1 h- ^1 S
上海在產業轉移中大多扮演“輸出方”的角色。早在2011年,上海就提出“研發和銷售兩頭在滬、中間在外”的產業轉移模式。記者從上海產業轉移促進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來,已促成落地項目73個,投資金額724億元人民幣,有效地推動了長江流域的聯動發展。
4 D. N( e2 N4 L/ f% g5.39.217.76' u9 ^3 O6 R/ L9 C& [) e
與此同時,內陸的企業也希望借助上海這個國際窗口與海外進行互動對接。上海的張江高新區內就有許多企業來自四川等中西部省份,他們希望借助上海這個平台進行基礎研發和產業化,同時吸引海外投資,而生產製造則放在原籍。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使得上海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對長江流域的服務功能也進一步提升。
' c0 G8 v9 ~8 ]- f F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 ?! l9 b, A2 j2 s# J; a
值得注意的是,長三角的產業轉移,並不是淘汰落後產能或甩包袱。“長江經濟帶和其他經濟規劃最大的不同,就是把東中西部天然連接在一起。同時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形成東西雙向開發開放的新格局,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空間。”南京財經大學校長劉志彪認為。
' f4 v( ^, F1 o5 [4 f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 t8 I% Y6 K. \# `3 @
比如,飛利浦公司將小型家電和醫療保健類家電的生產製造中心放在成都,並不是因為這一類產品不夠先進。相反,成都“悠然生活”的城市定位,為飛利浦開拓小家電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 E8 q4 l7 g* A$ s K* Y7 Q
$ W( n' [' G5 r+ o: `' y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王振指出,實踐證明轉移成功的企業多是自身發展前景向好,通過轉移既開拓了新市場,其留在長三角的研發、銷售總部也得到提升,可謂是一種雙贏效應。
! c( `6 o+ n' [; [2 L+ _(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F( l6 Y7 b- f1 c3 {+ H
除了產業轉移,長三角多年來積累的協作經驗也值得複製推廣。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鬱鴻勝認為:“長三角的區域合作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五流’合作,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的合作,再走向制度的全面合作。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過程中,可以借鑒長三角已有的合作機制,由原來的要素合作逐步轉向制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