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丘亦生:至cheap話事人

丘亦生:至cheap話事人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I7 v" n' V8 H$ }' D
tvb now,tvbnow,bttvb0 ?# `: b3 N' e) O9 B
tvb now,tvbnow,bttvb( c4 T. }' l* e; x' Z- K9 {! [9 Q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周通過了央企負責人的薪酬改革方案,雖然之前傳出的「減薪七成、上限60萬 元人民幣年薪」並無着墨,但就講明會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聞說國有銀行將首當其衝。作為國企新一輪改革的重要一步,竟然是大減央企一把手的人工,這種出招章法,實在好難捉摸。5.39.217.76/ f( x- t) n* D# k( K5 ]
公仔箱論壇9 j$ B/ z. q0 V3 D! G0 j0 y& x4 B! Q
央企高管的人工有多高?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例,2013年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大部份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下同),但最高的工行(1398)董事長姜建清也 不足200萬元,半年賺過百億元的中電信(0728),董事長王曉初的年薪也只有35萬元。他們執掌的可是幾千億至上萬億元市值的企業,難道要收最低工資?
公仔箱論壇9 m, E4 n" r" O* @' l/ X, [

7 j8 j# g! h4 u7 W( v7 @# l公仔箱論壇
% x8 o# m- T' M低薪恐添貪腐風險
5 q/ c9 w  |) z0 S, Q1 v; O/ ntvb now,tvbnow,bttvb
' h% Y9 \. ^) Vtvb now,tvbnow,bttvb查實,支持限制央企薪酬的論據,講了不知多少年,都是認為不少央企都是壟斷性業 務,盈利早有保障,又缺乏競爭,真正「邊個得閒邊個做」,換誰上去,都可以做得來,連股東也不着緊,誰突然離去,又或者大執位,股價往往波瀾不驚,公司運作如常。再者,他們全部是高級幹部,其任命由黨組織指揮,董事局甚至無從過問,既然如此,何用高薪留人才,兼讓其他公務員眼紅。這種講法,無異於指這些國 家隊一把手形同虛設兼無叉用,諗落都幾hurt。5.39.217.769 L6 f# X  t6 }* |, G7 ~2 z% j* w& j

$ j) B& _' S1 T% V$ E0 ~tvb now,tvbnow,bttvb如果這論據成立,那香港的港鐵(066)、港燈(2638)、中電(002)掌舵人,又或港交所(388)的李小加,恐怕都要人工大割引。tvb now,tvbnow,bttvb9 H. X' K3 d8 S; Q

; k0 X( G; E6 `0 i# y9 o' Y+ }5.39.217.76作為股東,我相信沒有人會為每年省掉二三百萬而雀躍,也不會因自己人工隨時高過這些一把手而高興。我反而擔心,他們會否因為大減薪而hea做,又或是更緊 張政策指令多於業績回報,要知道,即使一輛運行良好的火車,也可能因為人為疏忽而出軌。企業領導失驚無神搞些破壞股東價值的行為,過去並不鮮見。+ Q" y  A/ q* @8 R

2 b- ~- Q' d( V1 n- t雖然高薪養廉不再是金科玉律,但低薪無疑會加大貪腐的風險,這些控制天文數字資源的高幹,有得睇無得食,人工與外間規模小得多的私營同業差天共地,心理上的不平衡如何調適?這是在育成更多老虎嗎?
: j( T; `! _) d! T) R  a( p( p% v
& ^1 _3 r5 f0 V  Z2 T/ V1 @) O公仔箱論壇

3 a! |7 \' N# z: a8 z, ^+ b放權不夠難追民企
  c; v+ k" h1 C! w6 M7 _( Ntvb now,tvbnow,bttvb

5 ^2 d  J, [, y8 O: v8 J中央過去推動國企改革,曾不時將「與國際接軌」掛在嘴邊,早10年把國有銀行上市時,目標是希望自己的銀行經營能追上國際水平,故此連薪酬也要慢慢靠攏,將激勵機制與業績掛鈎,國有銀行高管的人工自此節節上升。奇就奇在,口口聲聲會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習總,現在又用行政手段為薪酬封頂。
" S% R/ u7 V; K1 s0 m5.39.217.76
/ I& {" v6 `, X: y. etvb now,tvbnow,bttvb國企經營效率從來輸蝕,減薪降低積極性,似乎與改革方向背道而馳。與其要高管們蝕底,倒不如讓他們擔心無咗份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t4 i" H; v3 h8 l
' N/ ^# Q! c2 |0 B: z& e7 o
由混合所有制、央企整體上市到今次大減薪,今輪國企改革至今予人的感覺,是太過由上而下,放權不夠,市場介入不足,靠這些力度,要讓國企的績效追近民企,似乎太樂觀了。

- b1 s4 C, h; z5 B$ [- ~tvb now,tvbnow,bttvb
. z  f* o; J! y% j( T& A4 y' 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