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今年四月至七月以問卷方式,就「劏房貧困兒童住屋狀況」訪問了一百二十五名貧窮家庭兒童,調查報告指出,受訪家庭平均每月租金佔入息比例近四成,但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一百平方呎,人均居住面積僅三十三平方呎。
) [7 H6 S+ i$ L5.39.217.765.39.217.76$ b/ ]* j L0 M, x0 r& ^
在已申請公屋的受訪家庭中,近五成輪候年期達三年以上,近兩成更長達五年以上。另外,超六成半家庭洗手間和廚房在同一間房內,有四成兒童要在牀上做功課,八成則因為家中地方太小沒地方,而不曾邀請同學或朋友到家中玩耍。5.39.217.76) S. A7 @ T# e) Z9 Z
" q$ f5 J% f# i6 R1 R2 f
欣茵與父母及弟弟同住在一間四十平方呎的板間房中,需要與同住的四戶人共用廁所及廚房。她指平時要趴在牀上或者在牀上放一張凳仔做功課,而鄰居小朋友的聲音會使溫習和讀書受影響。阿森的媽媽劉太則指,劏房房租每年升三、四百,加上家中只有一個小窗,光綫不足,電費亦很貴,難以承擔。
' J3 B+ ~6 d. v) ]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0 F5 U5 @* ^6 Z6 p
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指出,劏房空氣差,居住環境擠逼,光綫不足,貧窮兒童住在劏房會影響學習及成長。施提出,目前有近十萬名兒童輪候公屋,促請政府加快興建公屋的進度,建議將兒童列入優先編配公屋條件,並為輪候公屋而有兒童的家庭,提供租金津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