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周日話題﹕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三十周年﹕一個記者的記錄

周日話題﹕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三十周年﹕一個記者的記錄公仔箱論壇' W7 s( G/ n3 ]/ Q# t

; q* p7 q; @+ v文×張圭陽
& Q$ x! x% n. C! X  stvb now,tvbnow,bttvb

" y  V- `2 z2 E1 V/ L4 J% n5.39.217.76
. F- T  a3 h) M0 ~我是1981年9月從香港電台新 聞部轉職到《明報》工作,初期是社長金庸的私人助理,由於不喜酬酢,不到兩個月就提出辭請,金庸順應我的要求,把我轉去港聞做外事記者,當時《明報》只有我一位大學畢業生,所有要說英語的新聞採訪,統統要我跟進,中英會談自然是我的主業。1984年年中起,職務上的調動,我又在編輯的位置參與報道中英會談。
# h0 o; ]8 G% m' A$ D- n! E  a/ S6 W
七、 八十年代成長的香港本土記者,從來沒有採訪國際外交的經驗,對內地政府體制及官員的認知,還是在剛剛起步階段,面對錯綜複雜的中英外交角力,顯然是力不從心。電視觀眾看到的,是記者舉咪追訪談判團成員;報紙上看到的,是記者從談判代表的天氣論中揣摩會談氣氛走勢。香港記者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 n) a0 ]9 p! Z1 [0 ]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5 ^7 X7 S! T/ o
中英兩國的香港問題外交談判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1982年9月首相戴卓爾夫人訪京開始,至同年12月,只開了三次會談就中止了,這有幾個 原因:中英在主權問題上各自堅持、保守黨要準備83年的大選,北京政府也面臨換屆,加上中方代表團團長章文晉另有任用,會談就中止了。第二階段由1983 年9月開始,經過19輪談判,1984年9月26日草簽,同年12月19日由戴卓爾夫人及總理趙紫陽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不管是談判進行中還是在9個月的暫停期,中英雙方的場外角力從來沒有停止。
7 m/ P2 [/ w8 `5 Q* [6 d5.39.217.76# F9 c! C6 C9 e* V. F- K
! a% e: E5 Y' N; |% U" ~; e
在京採訪前途談判的歲月9 _. H% f4 K' }7 P" l
5.39.217.767 z8 s, `) Z0 i$ x$ N: o3 H; J
作為一位年輕記者,當時與北京高級官員的聯繫,大部分是憑藉金庸的關係。1982年採訪戴卓爾夫人訪京,那時沒有互聯網,沒有傳真機,每天要打長途 電話回港,由編輯同事一字一語紀錄。長途電話費很貴,內地還沒有使用信用卡,現金花光了,向社長告急,金庸要我去找《人民日報》總編輯譚文瑞借錢。譚總一聽是金庸的伙計,馬上熱情接待,還給了一千元人民幣,解燃眉之急。譚老1948年主理香港《大公報》國際版,是金庸的老上司。1989年「六四」後被當局以「消極應對」罪名,免去《人民日報》總編輯職位。譚老上月在北京病逝,享年92歲。
* G" Y' i% D  Y# m) H' |9 k0 o5 D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j% G3 z0 ?( G+ I: V/ N! e$ R
另一位對我採訪外交新聞有很大啟發的,是當時的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1914-1991)。章文晉的言談識見,讓我感受到內地一流外交人員的儒將風 采。章文晉長期追隨周恩來處理外交,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在巴基斯坦登上去北京的專機,專機上迎接他的就是章文晉。章先生是第一輪中英談判的團 長,82年底內定接任為駐美大使。章先生外交紀律非常嚴謹,對會談內容隻字不提,但他會引導記者了解當時中國在國際形勢中的位置,具體分析英、美、日、蘇對中國的基本態度,中國又是怎樣打破外交孤立等等。有了這些背景資料,再去看中英進行中的外交談判,也就豁然開朗了。公仔箱論壇! g/ U' Z1 P) M

- K- j! G6 ^( Y  u7 e8 Z. T5.39.217.76《明報》當時在內地享有很高聲譽,朋友很多,在他們的幫忙下,我寫了許多「新聞分析」,也偶有一些獨家報道,頗為同業讚好,引起了港英當局的關注。當時港府政治顧問麥若彬(Sir Robin McLaren)和我有定期的私人午宴,交換意見。麥若彬是英國外交部的中國通,他到香港履新時並沒有蓄鬍鬚,中英談判開始後,他就發誓要會談有成果才刮去鬍鬚。麥若彬已於2010年去世。
  W8 k2 n0 \5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 a7 b( |( R( T: E/ Z2 m1 F5.39.217.765.39.217.76' m- I' ?8 i7 [. M) K& ~7 j
港英同日三次推銷方案6 U  E- b6 {5 \
( S- L8 c; O# ?  Z2 M! u1 z- @! L
中英會談一開始雙方就有很大分歧。北京在主權問題上寸步不讓,英方則拋出各種方案,包括以主權換治權、續租約、共管等等。英方也主動爭取傳媒支持,企圖影響香港民意,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希望在第二階段會談,要加入「香港人」作為第三方參與談判,也就是「三腳櫈」方案。為了爭取輿論支持,同一天的上 午,布政司(港督下的第一人,職位等同特區政府的政務司司長)約請《明報》一位社評主筆吳靄儀共晉早餐,中午港府政治顧問請我飲茶(當時筆者出任《明報晚報》採訪主任),下午港督請《明報》社長金庸到港督府飲下午茶。晚上開編務會議,互相交換信息,才知道同一天英國人對《明報》的老闆、社評作者及新聞主管 推銷「三腳櫈」方案。這就是英國人游說香港傳媒支持其談判策略的一種高效率的「軟推銷」方法。
! O. u5 j8 `% b公仔箱論壇
; Y1 g# K- b: h! T, D5 C5 s. K: |& J7 t" k) r7 [% ]
北京首邀港傳媒訪問tvb now,tvbnow,bttvb( @/ a" C- u* w2 E6 X0 ?! m

3 Q1 m5 k: a  Btvb now,tvbnow,bttvb北京也對香港傳媒展開友善攻勢。1983年5月下旬,北京點名邀請十多名香港傳媒代表到北京、上海訪問,這是第一個香港傳媒訪京團,其間香港社會各個社團及商界組織不斷上京,要了解北京意圖。傳媒訪京團由《大公報》總編輯曾德成為團長(現為民政事務局局長),我代表《明報》,出任副團長。代表團向全國記協轉交中央七條問題,也獲得迅速回應,在苦無新聞的等候期算是有了一點北京的回 應聲音。赴京前我根據各方信息,5月率先報道港督會參與會談,並報道了會談議程,馬上遭到港府新聞處否認,說「港督『現階段』並無計劃參與會談」,結果7 月港督就參加了第二階段的會談。那時英方就很善於使用「偽語言」。
5 X& s4 P! O& J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5 k5 X3 w8 U8 A2 w4 R) `( t
中英的第二階段會談在1983年7月12日展開,9月23日另一輪的會談結束後,公報沒有用上常見的「有益」、「有建設性」字眼,直接導致香港股市 大跌,港元兌美元從五算狂跌至十算,居民到超市搶米,銀行擠提,政府要一夜間接收恆隆銀行。中英翻枱對香港可能造成的損害,雙方都看得很清楚了。1983年10月的會談上,雙方的公報恢復了「有益」、「有建設性」字眼,社會上的恐慌才慢慢消減。經過22輪的艱辛談判,終於得出中、英、港三贏方案,就是 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文本及其附件。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 y( x- s( i3 `$ o

9 ]9 _9 X% T: M5 @/ ^5.39.217.76
: P0 i$ m3 W& L3 w" X5 k歷艱辛談判 終達三贏方案! \0 o7 r% J# H3 c5 }8 U  N

' g; v8 o3 O;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英國外交部次官雷斯1983年9月訪港時曾提及﹕「一位偉大的中國領袖曾說,必須尋求共同立場,將歧見擱置一旁,設法在共同立場上有所建樹。」他說 的這位「偉大的中國領袖」,就是周恩來。香港前途談判如此艱巨,最終也可以得出三贏方案;香港政制發展是「自家人」的商議,不可能一拍兩散吧!tvb now,tvbnow,bttvb+ n/ e5 `, O$ s1 F; J

! }' J9 s- |: Q$ D$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D- Q% w2 x/ _" s4 ]# ^  h3 `' B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9 P/ R  S* ~: M$ D2 Q9 H6 M7 P2 p
1983年5月下旬,北京點名邀請十多名香港傳媒代表到北京、上海訪問,成為香港首個傳媒訪京團。圖中前排穿西裝繫領帶者為訪京團團長、時任《大公報》總編輯曾德成;第二排左三為本文作者張圭陽。(作者提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