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於大都市上班族來說,不停地工作、學習,快節奏的高壓環境,給生活留下的只有“忙碌”的身影。然而從健康角度考慮,連續工作不休息的目的就是以後不再好好工作。近日,著名中醫學家、易學家、作家、學者楊力教授在 ...5.39.217.76+ y: N0 x# {3 N4 f3 E X# ]
公仔箱論壇& ]+ ?6 @8 p: c' ?# V& Z5 y3 h
上班時,大家都進入快節奏的生命狀態。不快,就要在競爭中被淘汰,這是必然的。但是,下班回家後,緊繃著的生命之弦就應該放鬆。這樣,白天緊、晚上松,生命之弦才能保持彈性而不致被折斷。不上班的人在一天之中、一月之內、一年之中⋯⋯,也應安排好快慢節奏,有張有弛,才能讓生命之弦有彈性。只有慢下來,才能靜得下來,靜了才能慢 慢下來,體溫才能降得下來 靜下來,心跳、呼吸才能慢下來 心跳、呼吸慢下來,生命活動才能節約能量消耗,達到保護陽氣和陰精、延緩衰老的目的。5.39.217.765 c1 Z3 z% y* q1 f4 a( t) A: q. x1 m
' h7 e) h) v( \5 vtvb now,tvbnow,bttvb 現在呆在家中的中老年人很多,有年紀大的,有離退休的,有下崗的,有無業的,有生病的……總之,每年都在增多,他們“慢養生”和“靜養生”的條件都很好。但很多人並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而是成天忙忙碌碌的,問忙什麼呢?自己也說不清。所以,“在家族”如果不注意放慢節奏而是成天瞎忙 白天忙家務、忙孩子、忙採購,晚上忙打牌……那是達不到養生效果的。# |7 H: A& a0 O5 _* c# K: l
+ s4 e6 | W1 q/ B 所以,“在家族”同樣要安排好快慢節奏。“在家族”與“上班族”的快慢節奏恰恰可以顛倒 白天,該上班的都上班了,該上課的也去上課了,此時“在家族”可以鬆散一些,放慢節奏,慢慢地來。晚上孩子們及上班的人都回來了,節奏就應該快一點,因為你白天已鬆弛夠了。反正,每家人、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原則是 有快有慢,有緊有松,有忙有閑。5.39.217.762 `- F q3 W& v/ ~6 w3 {& z
- Z0 o. q1 j# s" ?6 e8 S5.39.217.76 要節奏慢得下來,首先要心先慢,也就是要神先慢,只有心先慢下來,生命的節奏才可能慢得下來。試想,一個成天心急火燎的人,一個急性子的人,他的心慢不下來,呼吸能慢得下來嗎?心跳能慢得下來嗎?所以,心該慢的時候一定要放慢 心急時,心跳、呼吸都會加速……有些時候,就是要放心,只有放心,才可能安心、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