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滅絕珍稀動物系列(二):紫蛙(Nasikabatrachus sahyadrensis)
紫蛙--生活在印度西高止山脈地區。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521hxs14lrgcimg5ix4.jpg)
【簡介】
紫蛙(學名:Nasikabatrachussahyadrensis),亦稱西高止山鼻蛙,是屬於塞舌蛙科下單種屬紫蛙屬的一種蛙,生活在印度西高止山脈地區。雖然紫蛙是在2003年10月正式描述的, 但其蝌蚪體的異名在1918年就已發現。這種蛙幾乎一年到頭都呆在地底。
紫蛙--這種蛙幾乎一年到頭都呆在地底。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538imlmiii1zrmr2hhm.jpg)
【形態特徵】
2003年,該物種的正模標本由S·D·比朱(S.D. Biju)和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佛郎機·博敘(Franky Bossuyt)發現於喀拉拉邦的伊都基縣。不過在此之前當地人就知道有這種生物的存在,且確實有出版過相關文獻、收藏有其標本。
紫蛙--紫蛙的身體肥壯,四肢以無尾目生物的典型方式張開。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755detsyvotytqmsy8i.jpg)
紫蛙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815y8ccshx6fffdfc1e.jpg)
紫蛙的身體肥壯,四肢以無尾目生物的典型方式張開。與其他的大多數蛙相比,紫蛙的頭部較小,鼻部較尖。成年體呈紫灰色,雄性的長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其正模標本由鼻部至尾部的長度為7厘米(2.8英寸),其幼年體在1917年由尼爾森·安南戴爾和C·R·那拉揚·拉奧描述,他們發現這種蝌蚪有用以在激流中固定身形的口吸盤。因為與紫蛙幼體一起生活的某些魚類也有同樣的吸盤,這種現象被認為屬於趨同進化。
紫蛙--紫蛙常年生活在地底,只在雨季才會出現在地面活動約兩週。因此生物學家們也一直都沒有注意到它們。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901oa8pa44qmmcc7a77.jpg)
紫蛙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918n42u0xfzuhf2fx4p.jpg)
【分佈】
早期科學家認為這種蛙只分佈於西高止山脈的巴爾卡德山口,後來有證據顯示在山口的北部也有紫蛙存在。實際上這種蛙已被認為廣泛分佈於西高止由南至北的各個地區。
紫蛙--紫蛙常年生活在地底,只在雨季才會出現在地面活動約兩週。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924mveqjbj4jss6v244.jpg)
紫蛙--紫蛙常年生活在地底,只在雨季才會出現在地面活動約兩週。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3952nffmw9r3me35ef6n.jpg)
【生態】 紫蛙常年生活在地底,只在雨季才會出現在地面活動約兩週。因此生物學家們也一直都沒有注意到它們。繁殖季節主要在雨季來臨之前的五月,雄性的其洞穴中鳴叫求偶,雌性到來之後與之抱合。它們會將卵產在溪流裡的岩石縫隙中,一次的產卵量為3000枚左右。蝌蚪在100天後變成蛙。
紫蛙--紫蛙連覓食都是在地底進行的,其食物主要是白蟻。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4000aqo547qxjfq7ow44.jpg)
紫蛙--紫蛙連覓食都是在地底進行的,其食物主要是白蟻。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4140dejajveacwxvjzw8.jpg)
雖然也有一些別的蛙類會打地穴並在地下生活,但它們大多數會在地表覓食。然而紫蛙連覓食都是在地底進行的,其食物主要是白蟻。
紫蛙
![](http://chinadforce.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6/15/204250yfb9bng9nan9kkn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