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不見未來 香港找不到出路
4 o. [' v; v! u9 G0 i公仔箱論壇
2 {$ q' ^" B/ G E5.39.217.76梁啟超曾發表《少年中國說》,提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將中國的前途寄託在少年身上。不幸的是,如今本港年輕人普遍對教育失望,對前途悲觀,對自己的競爭力缺乏信心,香港未來會如何,已經不言而喻。
0 ^; P* T9 M: Ztvb now,tvbnow,bttvb
$ l% v$ z2 {2 G7 X; `有團體就「青年競爭力」及「教育」問題進行調查,在溝通技巧、國際視野、人際關係、學歷及工作能力五個方面,新加坡受訪者的信心均較本港受訪者強,本港青年雖傾向認同自己的學歷較具競爭力,但相信五方面能力有助找工作的比例只有七成三,遠比受訪的中國內地、台灣及新加坡的同齡人為低。教育方面,只有一成八的本港年輕人認同施政報告提出的教育政策足夠,低得可憐。調查機構認為,資助學士學位不足影響年輕人就業信心,建議港府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升年輕人的自信心及競爭力。
1 Y2 \6 ` C2 [7 z$ u公仔箱論壇" U1 [1 U3 J \4 n% o# f7 {
這份調查結果,大致勾勒出本港的教育及年輕人現狀。回歸以來,教育政策朝令夕改,教育亂象層出不窮,早就備受詬病。教育不再是向上流動的階梯,窮人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整個社會一潭死水,充滿怨懟。最令人詬病的是,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卻甘當守財奴,對教育一直欠缺承擔,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以去年為例,八萬多人參加文憑試,資助學位只有一萬二千個,不足百分之十五的升學率,比發展中地區還不如,遑論發達地區。人人都說,二十一世紀是知識型經濟的世紀,但大部分本地年輕人望大學之門而興嘆,知識型經濟從何談起?香港競爭力從何談起?年輕人前途又在何方?
1 x6 q* J" [5 z" {tvb now,tvbnow,bttvb
! g+ T$ O8 h+ D' p& G其實,就算是有機會讀完大學的所謂天之驕子,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近年申請入住公屋的年輕人中,擁有學士、碩士學位者大有人在,而露宿街頭的流浪者也不乏高學歷人士。日前有一位綽號「慳妹」的年輕人自殺身亡,引起全城關注,死者出身基層,畢業於名牌大學,為了養家,她勤奮工作,死慳死抵,連節假日都兼職賺錢,最終因壓力爆煲而崩潰。知識未能改變她的命運,勤奮未能改善她的生活,如果不是對前途悲觀、對現實絕望,她怎麼捨得拋棄青春、家人,走上絕路?
6 N8 O' C2 T. T$ U7 e9 k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 e2 @$ ^* {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少年識盡愁滋味,走上絕路者是少數,愈來愈多人走上街頭,因為他們相信只有抗爭,才有改變。近年來,無論是反國教、撐環保、政制改革還是蓄勢待發的佔中行動,年輕人的身影最為活躍,在本港政治光譜中,八十後與九十後最為激進,老牌的激進政黨已經自嘆不如。當局口頭上說關心年輕人,但光說不做,年輕人就學、就業、住屋等現實問題遲遲未能改善,社會只會更加動盪不安。/ ]& U: Z& X W4 ~
, | E0 |1 y5 h9 m* E( M* p, L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年輕人前路茫茫,香港也找不到方向,只能在內鬥、內耗之中不斷走向沉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