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科院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906年設置於我國東北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雖對外宣稱是民營企業,但實際是日本對我國進行經濟侵略的重要工具,且承擔著為日軍侵略行為搜集情報的特務職能。在“滿鐵”存在的近40年間,日本帝國主義幾乎所有的重要侵華行動都與它相關,“滿鐵”的存在過程,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史的“縮影”。
& G( ]1 s. A; Z. @" O t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F# H P' G$ Q- C ^7 Q' _8 e
“滿鐵”是日本在華最大的殖民機構,以鐵路交通為主業,主要掠奪煤鐵等戰略資源,並全方位滲透到工商、農、林及移民等各領域,獲取了高額殖民利潤。它表面只從事經濟行為,但實際卻是不著軍裝的侵華“急先鋒”。其所收集的情報極大地刺激了日本侵略者的決心,為武力侵略進行了充足鋪墊。
" n/ K+ X1 s& _& {. x0 qtvb now,tvbnow,bttvb
: q( z: o$ y8 D+ r k! vtvb now,tvbnow,bttvb“滿鐵”研究專家、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解學詩介紹說,1927年田中軍閥內閣時期,出任“滿鐵”總裁的三井財團和政友會首腦山本條太郎,為推行東方會議中決定的侵華“積極政策”,外交上逼迫張作霖簽署“滿蒙新五路”協約,積極推行急劇擴張的“滿鐵”“新經營策”,使張作霖徹底傀儡化。公仔箱論壇 e D4 t7 c& R4 S6 |. l
+ q& @. b( U" J9 P$ o" o公仔箱論壇研究顯示,“九一八”事變前夕特被任命為“滿鐵”總裁的日本政界元老內田康哉,事變後陡然倒向關東軍,由“幣原路線”首要執行者搖身一變成為擁軍死硬派,最後甚至淪為推行“焦土外交”的吹鼓手。在政府與軍部之間“游走”的特殊官僚松岡洋右,“七七”事變前後正擔任“滿鐵”總裁,他讓“滿鐵”實現了符合軍意並突出鐵路、煤礦、調查三大重點的改組,從那時起,“滿鐵”步入全力服務侵略戰爭的快車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X. J' d" [& g6 ^* g* S& n' g
1 F' {$ S0 e, V0 T# C
解學詩說,“調查情特”是“滿鐵”獨居特色的事業與活動,其機構遍布中國與日本,核心調查員多達2500人以上。調查活動的目的,是從方方面面了解中國,從而有效制訂對華政策;另外,“滿鐵”對我國東北的調查廣泛且深入,不僅涉及礦產資源的調查,而且還有涉及風俗習慣和法律制度的調查。其存在期間,掠奪的中國文物難以計數,有些文物沒運回去的,留在現在的撫順博物館中,其中很多是國家一級、二級文物。tvb now,tvbnow,bttvb- `3 O. }8 |/ {& Z2 R* T
+ V0 g, M. x* B+ @7 ]9 I9 |0 ~
吉林省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郭洪茂說,“滿鐵”還經常找借口借來一些民用通信網絡,利用電信電話監聽中國情報。“九一八”事變之前,“浪人”到中國來混飯吃搜集情報,這些人都是軍人出身,平時看著不起眼,偽裝成小商販、醫生等職業,在戰時他們立刻轉變為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 f' h9 C& ^, `! Q# x9 o R9 J
5.39.217.768 P% b! d3 l0 o1 [% [1 ~) c& S: g: q
研究顯示,到1944年,“滿鐵”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國中國”:其員工已經達到50萬人,其中包括20萬日本僑民以及上萬名日本退役“在鄉”軍人。他們有家屬、有孩子,所以需要配有學校、醫院等設施,並借此不斷擴張。
# Q- B: Q ]$ T
) d4 x7 z* `5 C I1 X* F2 J! H據介紹,在日軍投降之前,大量與“滿鐵”有關的檔案被銷毀。郭洪茂說,1945年8月10日,關東軍就得到“風聲”,要求立即銷毀戰爭罪証。曾任“731部隊”伙夫的中國人陳貴說,原先“731部隊”的焚尸爐,當時被用來燒文件。期間戰時很多日軍的軍務機密被燒毀,焚燒工作有專人監督並負責匯報,文件銷毀工作前後一直延續了一個多星期。盡管如此,這一“20世紀上半葉世界最大的情報文獻資料庫”仍有大量檔案文書和調查報告保存下來,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証。tvb now,tvbnow,bttvb, k1 m2 J0 R9 l( u E1 c" o
7 l& V' H% J( `* u1 L! I專家認為,“滿鐵”是帝國主義實行殖民侵略的世界性典型案例。雖然帝國主義侵略時代已經過去,但我們應根據更多歷史資料重新審視並解讀“滿鐵”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為全面還原歷史、駁斥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歷史的言行提供充分的史實支撐。 |